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23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中國致公黨
分享

致公黨中央:關於加快用戶側儲能發展的提案

2023年03月02日20: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當前隨著國內新能源配儲政策密集出台,當新型儲能項目成為“雙碳”政策和電力系統的重要新基建。但已建、在建項目以新增發電側、輔助調控的電網側示范項目為主,最早實現商業化並常見於充電站、工商業園區、5G基站、分布式光伏等用戶側應用場景的儲能項目仍未實現規模化發展。其主要原因在於:

一是技術標准缺乏,安全事故頻發。作為電氣設備,儲能系統在電池、電纜等部件上都存在短路電火花的風險,阻燃隔熱設計、監測預警、消防滅火技術不夠完善。當前各類標准制定單位、適用場景不統一,未對用戶側儲能設立專項標准,企業實際執行困難、安全驗收滯后。以鉛酸電池、鋰電池等較為成熟電化學儲能項目為例,其電池本體技術標准並未針對用戶側儲能特點而進行技術規范,現行辦法不適用於規模1兆瓦以下的用戶側儲能系統。同時,消防要求未涉及鋰離子電池易造成安全事故。

二是盈利模式單一,投資周期漫長。國內用戶側儲能項目主要通過峰谷價差機制獲得收益,隻有當峰谷價差超過項目度電成本、充放電次數滿足一定測算值才具備盈利條件,成本回報周期長,缺乏參與配建儲能的驅動力。如測算,即使在發達省份獲得需量電費管理、峰谷套利、調頻、需求響應等有效收益,用戶側儲能項目平均回報周期大於7年,在仍執行3:1峰谷電價差、未開展需求響應的地區周期將更長。

三是技術支撐不足,需求差異性大。用戶側儲能項目涉及行業分散且用電特性需求差異大,但當前專業人才不足,尤其對涉及分布式光伏、充電樁、能量互補等綜合用能管理的個性化方案設計能力不足,場景應用功能適配性總體不高。儲能項目對佔地面積、施工環境要求較高,往往因找不到合適用地導致項目流產,造成用戶側儲能開發轉化率低。

為此,建議:

一、研究制定暫行標准,規范項目安全驗收

一是加快編制標准體系。建議住建部牽頭,消防、電力等部門充分考慮用戶側儲能系統的特點,研究制定儲能安全相關的暫行標准,覆蓋項目申報、建設、消防驗收等環節,推動技術、項目應用與標准文件的協同發展,對儲能電站的監控、消防設計、建造等環節加以規范。二是加強數字化建設。建議構建用戶側儲能設備的網絡池,推廣將分散在不同區域、規格、技術的電池通過雲網管理系統進行統一調控的雲網儲能模式。應用大數據實現對儲能電站運行狀態的掌控,提高儲能的經濟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三是強化消防安全管理。開展儲能電站安全事故應急演練。

二、科學建立儲能價格機制,加強成本補償疏導

一是合理規劃配置儲能比例。引導各地做好不同可再生能源發展情形下的儲能需求測算,避免儲能資源無效配置。二是鼓勵探索共享模式。參考平台經濟模式,鼓勵探索儲能共享模式、租賃模式、代理運營商模式等,提高儲能收益水平。三是建立儲能價格機制。建立“誰受益,誰付費”市場化機制,對採用“自發自用為主,余量上網”模式或虛擬電廠並網發電,按實際上網輸送的電量給予補貼,促進儲能成本合理分攤和疏導,激發用戶側儲能投資積極性。四是加快電力市場建設,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和調頻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增加用戶側儲能的收益渠道。

三、強化用戶儲能行業指導,開發多跨場景應用

一是加強儲能系統集成,對儲能產品黑白名單及時公示,保障市場正常運行。二是鼓勵新型儲能市場化應用。探索共享儲能、雲儲能、儲能聚合、電動汽車儲能等用戶側儲能市場化新應用,開發便攜移動產品,便於設備採購與配置,促進儲能產業規模化發展。三是開展新型儲能技術創新。以“揭榜挂帥”等方式開展新型儲能技術攻關,提升新型儲能領域創新能力。四是鼓勵用電大戶特別是“兩高”行業企業用戶側配置新型儲能,以儲能應用實現碳減排。

(責編:王子鋒、秦華)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環境·資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