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1日20:08 來源:民建中央網站
以2017年國務院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為標志,我國進入強制垃圾分類時代,經過幾年的努力,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在城市垃圾處理推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一是垃圾產生量大,增長快,處理能力不足。2000—2020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量由1.1億噸上升至2.4億噸,但是大部分城市的垃圾處理能力卻嚴重滯后。
二是垃圾分類成本高,先分后混問題突出。很多試點城市迫於人、財壓力,又缺乏分揀和收運設備,無法做到全程分類,導致“先分后混”現象嚴重。
三是老舊垃圾填埋場問題突出,徹底整改難度較大。老舊填埋場存在設備老化、佔地面積大、防滲系統薄弱、填埋作業不規范等問題,積存待處理水量達上千萬噸。垃圾滲濾液全量化處置問題、飛灰及爐渣等危廢物問題會對生態環境產生嚴重影響。
為此,建議:
1.突破智能分類核心技術,構建技術研發平台,推動前端垃圾減量和處理能力提升。一方面要加快垃圾減量化的技術革命,提高電商和快遞等行業包裝回收循環利用比例。另一方面要構建關鍵技術合作研發平台,鼓勵國家級科研機構聯合高校開展固廢處理核心技術的研發。
2.加快分類儲運技術攻關,強化“垃圾革命”中端管控能力。建立垃圾分類的信息服務和管理平台。開發垃圾分類設施的智慧化技術,建立智能化垃圾投放中心,減少路邊垃圾投放點,避免高成本、低效率的垃圾分類模式出現。推廣智能化垃圾分類監控系統。推進AI溯源監控,記錄居民每天分類投放垃圾的准確率,廚余垃圾收運車安裝“智慧大腦”,全程溯源餐廚垃圾每日產量、變化趨勢等。
3.構建技術研發平台,提升“垃圾革命”末端處理水平。探索規劃建設地下和半地下的生態智能垃圾綜合處理設施,將垃圾場設施與郊野公園、森林公園建設有機融合。老舊填埋場的資源化改造和利用更要搭上技術創新的快車,盡快恢復生態環境。探索焚燒飛灰的深井貯存技術,通過熔融技術等將飛灰變廢為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