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1日20:02 來源:民建中央網站
植物是地球生物安全的基礎,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維系著地球生態系統運轉。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三江源地區的植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但在以下幾個方面仍存在問題:一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植物多樣性本底數據不完善﹔二是植物多樣性保護評價缺少關鍵指征﹔三是植物多樣性保護公眾認知度和參與度不高﹔四是植物遷地保存繁育體系基礎薄弱。
為此,建議:
1.開展植物多樣性變化調查,完善植物志書。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為契機,積極布局本底調查類研究,獲取全面、完整和精准的植物多樣性本底資料﹔建立生物多樣性調查及數據採集的標准體系和開放共享的大數據平台。在科考數據積累的基礎上,適時啟動《三江源國家公園植物志》等相關志書的編撰工作。
2.篩選、評估三江源植物旗艦物種。依托科學調查和歷史數據,動態挖掘三江源“生態功能顯著”和“人類熱點關注”的植物旗艦物種,深入挖掘旗艦物種的生態學價值和社會學價值。探索建立生物多樣性變化指標體系,以旗艦物種的變化與保護整體帶動“一帶一路”生物多樣性的安全體系建設。
3.開展旗艦物種保護生物學研究。深入分析三江源植物旗艦物種的主要威脅和保護現狀,規劃優先保護地,開展就地和遷地保護研究,積極建設收集與保存野生生物種質資源的研究平台。探明旗艦物種遺傳多樣性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或維持機制、物種分化以及生存適應性,預測和評估全球變化對植物多樣性分布格局的響應或變化趨勢等。
4.普及旗艦物種知識,提高公眾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中的參與度。運用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傳播手段積極宣傳三江源生態風貌,引導科學家積極持續開展植物多樣性相關科普知識的宣傳工作,通過開展國家科普活動周等形式多樣、扎實有效的宣傳,提高公眾參與旗艦物種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態責任意識。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