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23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中國農工民主黨
分享

農工黨中央:關於加強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提案

2023年02月28日21: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海洋文化遺產是文物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其保護和利用,對於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海洋權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我國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自上世紀80年代末起步,經過30余年的努力,目前已經從近海的南海I號、綏中三道崗沉船等沉船遺址發掘延伸到遠海的華光礁I號沉船發掘。2022年10月,在南海深海海域發現的二處古代沉船遺址,標志著我國海洋文物工作走進深海時代。

為貫徹落實“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進一步加強海洋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建議:

一、成立水下文物保護專項執法機構。加強各部門橫向合作,在條件成熟的省份成立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行動指揮部(常設機構),由省級人民政府領導任指揮長,文物、公安、海警、海監、海事、漁政等部門領導任副指揮長,具體人員由各部門執法機構人員組成,長期開展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二、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一是建立監測機制。發揮海警、海監等海洋機構力量作用,借助國家海事管理監控系統和海上船隻實時跟蹤系統,通過海上巡航執法、遙感衛星總體監測等多種方式,常態化開展監測與巡查,實時監控保護海洋文化遺產。利用遺址海域附近的國家海洋工程設施,設立前哨觀察站,建立海上巡邏與海下文物信息通報聯防聯動機制和出海巡查工作機制,做到水下文物信息變更及時通報。二是加大監管力度。漁政、綜合執法、海警、公安等多部門根據工作職責,按照規定對沿海各碼頭靠港船隻嚴格檢查,防止出水文物以盜撈的形式流入市場。同時,公安、文化執法等部門加強對古玩市場的監督檢查,對發現出水文物交易流通現象的應及時展開調查,追根溯源,對構成犯罪的依法進行懲治。

三、加強海洋文化遺產原址保護。借鑒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的成功經驗,建立水下博物館對相對完好的海底遺址進行原址保護,如西沙珊瑚島一號遺址,可將沉船遺址保護、發掘與展覽相結合,最大程度保存其沉船及遺物原始狀態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海洋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使用效率,實現破壞最小的文物和海洋價值開發與利用,為觀眾提供新奇的、沉浸式的水下考古參觀體驗。

四、提升水下考古技術和裝備水平。一是秉承“多學科介入”“多團隊合作”理念,充分發揮各學科優勢,使用海洋地球物理探測、深潛考古調查、出水文物保護及研究等技術手段與方法,利用海洋物探、載人潛水器、無人潛器協同作業的方式持續開展重點區域水下文化遺產資源調查,不斷完善海洋考古的技術與裝備,提升水下考古的安全性與工作效率。二是系統總結和歸納我國水下考古工作經驗,探索水下考古的工作流程與文物保護技術方法,申報和開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考古專用設備與關鍵技術研發”,逐步提升國產深海考古裝備技術水平,加強深海沉船遺址的保護與研究。

五、加強出水文物保護。出水文物保護工作貫穿於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全過程,文物出水第一時間記錄文物現狀,進行文物病害分析,開展現場初步保護,可將環境變化對文物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維持文物的性狀穩定。建議國家文物局水下考古中心南海基地與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以央地共建的方式,共同創建出水文物保護國家實驗室,通過保護、修復等手段,切實保障出水文物安全。

六、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加強對海洋文化遺產的研究,以項目為抓手,開展海上絲綢之路與沉船、文物、航線、航路等的研究與闡釋,挖掘其價值,為有效利用奠定科學基礎。利用好博物館、遺址公園等,全方位、多手段展示海洋文化遺產,讓更多人了解海洋,更積極地投入到保護文物、保護海洋的實踐當中,有效落實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舉措。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教育·文化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