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23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中國農工民主黨
分享

農工黨中央:關於“三水”統籌協調推進白洋澱流域生態環境治理的提案

2023年02月28日20: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白洋澱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譽為“華北之腎”,雄安新區囊括白洋澱整個水域,兩者因水而聯。加強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多措並舉,以“三水”(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統籌協調推進白洋澱全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修復具有重要意義,關乎雄安新區區域安全和長遠發展。2017年以來,白洋澱圍繞生態補水、內外源污染防治、生態修復幾個方面開展了系列攻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澱區整體水質由2017年的劣類提升到2021年的Ⅲ類標准,化學需氧量均值同比下降23.7%。

然而,白洋澱流域生態治理仍存在不少問題亟待克服:一是白洋澱流域生態環境一體化治理體制機制不完善﹔二是流域內水資源量低供給和高需求量間矛盾突出﹔三是內源污染和豐水期流域面源污染仍存在較大壓力﹔四是澱區濕地面積下降,景觀破碎化嚴重。

為此,建議:

一、創新共建省級共治共享聯防聯治機制,加強白洋澱上下游重點區域生態治理政策資金支持。一是設立白洋澱流域綜合管理機構,完善流域內河北、山西、北京省級河湖長聯席會議、流域綜合管理機構與省級河湖長辦協作機制,加快實現全流域“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標准、統一執法、統一監測、統一考核”。二是健全“流域—水功能區—控制單元—行政區域”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水體—入河排污口—排污管線—污染源”全鏈條管理。三是開展天地一體化流域水生態環境監測調查評估,逐步完善水生態環境監測評估方法。構建入澱河流跨省界、市界、縣界斷面水質監測體系, 建立白洋澱及上游流域水環境質量目標考核評價機制和扣繳生態補償金制度。四是將白洋澱上游水系作為雄安新區上游重點生態修復與保護區域,統籌規劃建設,在政策資金上給予傾斜支持。

二、全面統籌流域水資源分配使用,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保障重點河湖基本生態需水。從白洋澱流域系統性和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一是基於白洋澱流域多水源特征,考慮河、澱生態需水的量質協同性、安全閾值性與兼容性等特征,構建“多水源—多目標—多情景”水資源優化配置與綜合調控技術。二是建立地表水—地下水水資源優化配置技術和地表水—地下水環境風險預警技術,提出白洋澱流域多維度、立體化水資源優化配置方案。三是完善白洋澱流域水資源月度動態評價與預測系統平台,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進一步增強水資源調控和優化配置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鏈條式促進作用。

三、繼續開展澱區水環境綜合治理,雙管齊下,加強內源污染和豐水期白洋澱流域面源污染精准管控。根據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的“健全有毒有害物質環境風險管理體制”標准要求,強化污染治理,持續關注底泥清淤對白洋澱水生態環境質量變化的影響,進一步加強豐水期白洋澱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控與治理。針對流域內新污染物開展調查監測和環境風險篩查和評估,精准篩評出需要重點管控的新污染物,重點關注入澱區河流水質治理。動態發布流域新污染物優控清單,加強白洋澱流域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精准管控。

四、繼續推動白洋澱水生態修復,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實施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一是實施退化山地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圍繞聚蓄水土、坡改梯整地、礦山廢棄地整治與山體坡面修復造林﹔重點開展水土工程整治,退化土壤培肥,人工造林與封山育林、退化林相改造與撫育﹔培植構建喬灌草復合、層次分明的植被優化配置體系。二是探索開展生態系統監測,把部分水棲鳥類、水生植物作為水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重要評價指標,列入生態監測范圍,提升生物多樣性水平。三是實施生態保護與修復支撐體系建設工程。加強實驗室、野外觀測站和示范基地等科研平台建設,實現區域生態保護與修復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

(責編:王珂園、秦華)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環境·資源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