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7日19: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我國鄉村古村落景觀包羅萬象,內容層次紛繁復雜,具有強烈的地域色彩及天人合一性。從歷史角度看,千百年來,我國農村居民在生產生活中創造、傳承、保留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對這些資源的保護也是對歷史文化綿延的負責任手段﹔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鄉村古村由於其與千篇一律的工業城市不同的特殊風貌和魅力,具有巨大的民俗旅游發展潛力,對提升當地經濟發展及鄉村振興有著重要的作用。因而,政府應該重視鄉村古鎮的保護及發展。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現代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傳統村落數量快速下降。據公開數據表明,2000年全國自然村有363萬個,2021年全國自然村約為270萬個,在這21年間,全國平均每天消失121.3個自然村,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歷史文化資源隨之消弭,我國傳統古村落的保護面臨挑戰巨大,前景不容樂觀。
一、鄉村古村保護和發展的現狀和問題
我國目前鄉村古村保護和發展現狀堪憂,究其原因,一是當地對古村文物建筑缺乏保護意識,任其破敗凋零,無專業人員的維護﹔二是在城鎮化進程中鄉村人口尤其是青壯年人口大量流失,留在鄉村的都是老人和留守兒童。
以廣州從化區木棉村為例,木棉村地處廣州流溪河中部河畔,由宋代謝氏建村,是廣州從化區第一大村。村域面積約14平方公裡,共有35個經濟社,戶籍人口約8500人,常住人口約6000人。木棉村分成古村落和新村。古村落有七百間左右宋清時的古建筑,保留原貌,但是沒有進行全部修葺和改造,很多已經倒塌。而造成木棉村現狀的原因,一個是村民對古村維護缺乏積極心態:青壯年人口不足,老年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缺乏修繕維護資金,自然也就心態消極。二個是缺乏專業人士對村庄建筑文物進行維護。修復古村落建筑需要巨額資金,政府承擔能力有限。木棉村中有13個文保單位,政府對其中一個文保單位進行修葺改造,就花費了140萬。村集體開發也並未將古村落的保護與開發納入規劃。
根據以上現狀,我們應該就以上兩個問題入手,著重從以下領域進行改善:第一是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健全完善的保護和發展規劃,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而不是指望村委會或者村民來維護。第二是從產業鏈的角度尋求可持續發展,將對古村落的輸血式保護發現轉變為造血式保護發展。
二、鄉村古村保護和發展的建議
第一,政府可以成立專門的村落保護小組,下到基層去實地調研,掌握村落的一手數據和資料,然后根據村落的地理、氣候、人文等因素因地制宜來開展村落改造工作。
第二,改造完成后,政府應該建立健全完善的保護和發展規劃,並從資金上予以支持。應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全面考慮鄉村古村的發展模式、專項資金投入和監管、人才的引進等各方面的政策調整。可推廣安徽黟縣經驗,在加強古村落保護中,採取委托管理、易地搬遷、多種業態、產權流轉等創新利用模式,全面盤活閑置資源,成功打造特色民宿、影視創作基地和文旅設施。
第三,應該引導村民樹立自主保護傳統村落文化的意識。無論鄉村古村如何發展,原住民仍然是鄉村的核心,應引導村民建立對傳統村落一致的規范認同和價值觀﹔將傳統村落保護事項納入村規民約,通過鄉規民約規范村民保護古村落文化的行為,增加村民的認同感和凝聚力。為能讓文化“留下來”,應為“鄉村文化人”提供組織和施展才華的機會和空間,比如在鄉村中培養“文化輔導員”,帶動鄉村文化藝術生活的活躍與發展,成為鄉村文化的傳播者,進而使鄉村文化在鄉村振興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同時,也要借鑒世界上利用社會力量保護古民居的通行做法,利用法治手段,提請全國人大就古民居產權轉讓中土地法有關限制性法規予以修訂,從而激發社會力量保護利用古村落古民居之積極性。同時,制定完善相關法規政策並予以堅定執行,確保社會力量保護利用古村落古民居過程中的古建筑安全。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