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7日19: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就業穩,則經濟社會大局穩。當前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重點群體就業難度加大,尤其是青年失業率仍處於歷史較高水平。與年長人群相比,青年的工作經驗和資產不足,社交關系較弱,就業面臨的困難更為嚴峻,亟需引起社會關注。
一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困難。教育部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且考研、考公競爭激烈,出國留學難度增加,海外留學歸國就業的學生也將超過100萬,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極大,就業形勢十分嚴峻。一些高校畢業生長期難以就業,極易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
二是新生代農民工就業不穩定。新生代農民工從事的行業多是制造業、建筑業和餐飲業等,但作為吸納就業主體的中小企業受到經濟形勢不佳、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響,用工需求長期萎縮,導致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崗位也大為減少,部分新生代農民工難以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同時,由於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具有流動性和不穩定性,增加了持續就業增收的難度。
三是農村青年就業難度大。農村青年自身就業綜合素質能力不強,不少農村青年在接受完義務教育后,既未升入高中又沒有接受相關職業教育和培訓,文化程度較低、就業能力不足。同時,農村青年就近就業的機會較少,多數農村地區的農業產業化發展不足,居住地附近能提供的工作崗位極為有限,大量農村青年難以依托縣鄉鎮區域產業實現就近就業。
為此,建議:
一是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搭建更多校企對接、國聘行動等就業渠道與平台,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引導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對於招聘高校畢業生的企業在社保方面給予減免、適當降低企業所得稅,同時適度增加社會公益性工作崗位,增加就業容量。通過提供一對一咨詢、心理健康援助等方式,緩解就業焦慮,同時採取政府補貼的方式開展技能培訓、就業見習、創業培訓等,不斷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適度延長保留應屆畢業生資格時限,進一步落實高校畢業生擇業期政策,對當前部分地方公務員、事業單位在要求應屆畢業生須為當年畢業的做法予以糾正。
二是穩定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設立專門平台以整合各招聘網站、企業的招工信息,為新生代農民工和企業牽線搭橋,及時匹配就業信息。新就業形態吸納了大量新生代農民工就業,應加強相關行業的引導和規范,支持各類新就業形態健康發展,進一步維護和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勞動保障權益。鼓勵新生代農民工根據自身條件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並根據就業意向和自身水平提供相關培訓,提升在城市持續工作的能力,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三是提升農村青年就業能力。充分發揮各類培訓機構和遠程教育網絡的作用,持續開展針對未就業農村青年的職業技能培訓及各類知識培訓,鼓勵農村青年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為從事各項工作奠定技能和文化基礎。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引導更多農產品加工企業在縣鄉布局,培育有利於農村青年就業的產業集群,吸收農村青年就近務工。對於有經營頭腦、想干事的青年農業能人,出台相關配套支持政策對其在資金上予以扶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進培養一批“懂農村、愛農業、愛農村”的農村產業帶頭人,帶動周邊農村青年就業。
四是完善青年社會保障體系。對青年等重點群體實施發放培訓補貼、生活補助、延長失業保險金期限等舉措,幫助青年度過求職困難期。進一步降低基本社會保險的強制繳費率,減輕企業和青年雙方壓力,對於收入較低的就業人員,允許選擇折扣費率繳費,同時以折扣費率計算養老金權益,在收入提高后可以再按標准費率繳費。加大公租房、廉租房、共有產權住房等政策性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和覆蓋范圍,並針對青年予以適當政策傾斜,使更多青年群體住房有保障,解除青年就業的后顧之憂。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