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7日18: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黃河流經五大沙漠沙地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區,流域荒漠化治理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2021年出台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並明確提出加強重點區域荒漠化治理的要求。但目前,相關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全流域荒漠化治理的管理機制和法制保障亟待完善。黃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沿黃河各地區面臨的具體生態問題與壓力不同,相關政策和對環境違法行為的處罰措施也不一致,以行政區劃為基礎的管轄體制與流域荒漠化治理的整體性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黃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缺乏法制保障。
二是流域內經濟結構轉型艱難,工農業發展加劇土地荒漠化。黃河流域農業傳統粗放比例較高,工業則以資源開採、資源加工及相關重工業為主,地下水超採嚴重。雖然近年來一些地區積極推動產業轉型,緩解用水壓力,但低水耗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緩慢,旅游文化產業發展滯后,土地荒漠化情況仍比較嚴重。
三是粗放型的土地整治加劇了土地荒漠化。沿黃河地區為了落實耕地佔補平衡,完成補充耕地任務,積極推動實施土地整治。但一些地區土地整治開墾方式粗放,地表覆蓋度的峰值與大風天數的峰值錯位,冬春季地表完全裸露,失去植被覆蓋的土地極易被風蝕,造成土地荒漠化加劇,沙塵風險陡增。
四是防風固沙林草配置科學性不足。植樹種草是防風固沙的主要措施之一,但一些地區林草種類選擇的科學性不足,林草布局有待進一步優化。以毛烏素沙地為例,樟子鬆是當地防沙治沙的主要喬木造林樹種,但樟子鬆作為外來樹種難以實現自然更新,已有林地近年來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現象。
為此,建議:
一是發揮《黃河保護法》保障作用,健全黃河流域荒漠化治理法律體系和協調機制。《黃河保護法》將於2023年4月施行。為了保証該法律的有效實施,應盡快完善配套立法,推動構建多點支撐的黃河流域荒漠化治理法律體系。從立法、執法、司法層面共同建立起完善的流域協調機制,明確黃河流域荒漠化治理協調機制的組織形式、啟動方式、協調方式、協調程序、協調事項等基本內容,厘清相關法律責任。沿黃各省區結合自身情況,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黃河流域荒漠化治理體系,將黃河流域的荒漠化治理作為地方立法的重心之一,建立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
二是推動沿黃河地區產業體系優化,減緩荒漠化趨勢。進一步加強黃河流域高效旱作節水農業推廣,優化資金和技術支持方式,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當地種植結構調整。推動沿黃河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強化科技創新支持,扶持沿黃河地區高端制造業和節水低能耗產業發展。特別是抓住當前沙漠、沙地、戈壁等大規模發展光伏風電的機遇期,理順生產與生態、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推動光伏風電產業發展。探索具有黃河流域自身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模式,促進文化產業和傳統行業的融合發展。
三是優化土地整治方式,完善農田防護林網建設。提升沿黃河地區土地整治開發的科學性,充分考慮防范化解土地“二次沙化”的問題。針對原生沙漠沙地以保護為主、開發利用為輔,促進人與沙漠和諧共生。在尊重自然地理環境特點和風沙物理規律的前提下,不斷提升農田防護林網建設成效。
四是完善基於水資源的林草資源優化配置。採取“喬灌草荒”搭配、“以水定綠”原則,優化林草資源配置。在荒漠化治理過程中,堅持自然修復與人工措施相結合的原則,因地制宜,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宜荒則荒。加強相關課題研究,推動固沙植被選育和優化配置技術升級換代,加強基於水資源承載力的固沙植被提質增效技術與模式,以及沙區林草資源優化配置技術的研究,實現近自然修復的林草資源優化配置,助力實現防風固沙。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