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23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中國民主促進會
分享

民進中央:關於推進濕地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2023年02月27日18: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濕地是重要自然資源和獨特生態系統,同人類生產生活有著密切聯系。保護濕地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隨著《濕地保護法》的實施,我國濕地保護和管理全面進入了法治化軌道。但目前還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濕地保護體系有待改進。濕地保護體系覆蓋程度和力度存在不足,目前仍存在未被重視的敏感和脆弱濕地,一些生態價值很高的濕地由於沒有納入保護范圍而被破壞﹔濕地分級分類管理存在缺失,未能根據濕地的重要性和退化程度採取多樣化的修復方式﹔濕地保護和開發之間的關系沒有厘清,部分地區在落實濕地總量控制過程中採取了禁止開發的一刀切方式,不利於區域可持續發展。

二是濕地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建設不夠。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加劇,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濕地作為特殊的水陸過渡帶生態系統受到嚴重沖擊﹔目前濕地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相關研究不足,運用各種技術手段來預測、預警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事件的機制仍不健全,濕地系統適應氣候變化的策略研究和方案設計仍有待完善。

三是濕地監測系統不夠完善。濕地環境極為復雜多變,往往涉及相關流域問題,因而對濕地及其所在流域持續、系統、精准的綜合觀測是開展相關工作的先決條件。目前這方面仍存在不足,現有的濕地生態系統觀測站難以滿足全流域尺度下濕地資源動態監測與監管要求。

為此,建議:

一是進一步完善濕地保護體系。對生態環境脆弱、戰略地位突出、珍稀物種所在區域進行重點管理和保護,加快形成以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為主體、重要濕地為重點的多層次相結合的濕地保護體系。強化濕地分級管理,對退化嚴重的以人工修復為主,使退化濕地恢復到相對穩定的結構和功能﹔對退化較輕的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對尚未發生退化的,通過事先干預,盡可能調控可能引起濕地退化的主要驅動因素。實施江湖聯通生態工程,適當建設疏浚引水工程,提高濕地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優化調整濕地利用模式,完善濕地總量控制制度,實施動態控制。合理利用濕地資源,鼓勵發展濕地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產業,同時嚴格控制濕地區域不合理的硬化佔用,創新適合不同濕地特征的利用模式,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建立濕地保護基金,通過政府投資引導和濕地生態補償政策,鼓勵社會組織、企業、公眾等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參與濕地保護修復。

二是開展濕地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相關研究和策略設計。加強濕地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的相關研究,針對不同地域、不同類型的濕地,分析氣候變化對濕地系統的影響,找出不同濕地系統在氣候變化下的調節能力差異,探索利用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濕地修復機會。構建針對性的濕地適應氣候變化風險管理框架,開展濕地脆弱性研判及風險評估。在對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影響全面評估的基礎上,統籌濕地所在區域生態環境系統及當地社會經濟情況等多個方面,採取流域水資源優化調控、完善生態配置、協調江湖關系、控制污染、濕地生態補水和排水、微地貌改造等措施,保証濕地水資源的穩定供給,維系生態需水量,優化水環境質量,從而降低氣候變化相關因素的影響,在氣候變化背景下實現濕地生態系統格局、結構和功能的穩定。

三是構建綜合性的濕地觀測系統。根據濕地分布及重要性特征,建立不同等級的濕地調查監測台站,以及實時監控和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天—空—地”協同觀測體系,開展濕地生態環境的廣覆蓋、多因子、動態參數觀測,獲取濕地生態環境多尺度時空變化信息。結合現有監測網絡,構建濕地保護修復立體監測體系,發揮大數據信息平台作用,完善數據的集成和共享機制,為濕地面積、水環境、生物多樣性等濕地資源動態監測,以及濕地演變驅動機制分析和生態修復工程實施效果評價等提供信息支撐。

(責編:王子鋒、秦華)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環境·資源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