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23年全國兩會各民主黨派提案選登>>中國民主同盟
分享

民盟中央:關於提升“雙減”政策實施中的法治化水平的提案

2023年02月23日17: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1年7月以來“雙減”政策的實施,有效減輕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和家長經濟負擔,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但是,在 “雙減”政策推進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亟需關注的問題:

一是涉“雙減”訴訟案件因數量多、執行難等因素,尚未徹底解決。特別是政策實施初期,與校外培訓相關的糾紛數量與矛盾化解難度均創新高,一些糾紛遺留至今,若不恰當、不及時化解易滋生更多矛盾。二是從長期看,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常態化治理缺乏完善的運行機制,存在政策配套文件多且散、發布頻繁,執法監管部門多、職責交叉、執法權限不足、執法隊伍保障欠缺等問題。三是從政策與法律關系看,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身份界定與規范散落於民法典、公司法、廣告法及教育領域的相關法律當中﹔校外培訓治理存在法律政策界定模糊、上位監管法律缺位等問題,行政機關僅依據政策治理缺乏穩定性,部分舉措出現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四是校內教育主陣地建設不能有效滿足教育需求,校內提質減負舉措缺乏,間接助長隱形變異培訓行為產生。這些問題的出現,既源於“雙減”政策運行法治化不足,缺乏法律的規范與約束,也由於社會評價體系滯后,優質教育供給不足,難以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為此,建議:

1.多方協同推動“雙減”政策執行前期遺留涉訴案件化解與訴源治理。利用網上立案、線上法庭等科技與司法融合優勢,推動跨區域糾紛快速、高效、低成本化解﹔靈活調控解紛資源,增強上下級法院業務溝通,促進跨區域法院與政府聯動,統一“雙減”類型案件處理標准,發揮典型案例示范效應。同時,司法機關應變被動應對為提前介入,統籌政策施行與法律適用,積極主動掌握政策后續施行要點,研判政策合法性及相關糾紛特點,完善風險預警評估機制,發揮司法建議等關鍵作用,推進訴源治理。

2.健全行政執法體系,推進校外培訓常態化、縱深化治理。對當前政策文件劃分的執法監管部門、職責、權限、要予以進一步細化,對監管細節、盲點、職責不清等問題設立處理原則與協調機構﹔完善多部門聯合執法工作機制,通過“雙減”專班、行政處罰權移轉等手段解決執法權分散問題﹔構建執法人員招聘、培訓、培養和提升體系,對基層執法授權到位、增設專業執法証件,並保証執法人員數量、待遇與配置。同時,發揮服務型政府功能,由“監管者”向“監管者+服務者”轉變,建立教育行政執法與教育督導的協同機制,引導校外培訓機構合法合規經營與轉型。

3.以“雙減”政策精神與內容作為基礎,通過政策的法律化程序完善雙減的法律供給。對校外培訓機構制定專門立法,明確校外培訓機構的主體定位、社會責任及對應監管機構職責,在內容上對其市場屬性與教育公益屬性加以規范,並涵蓋校外培訓機構的市場准入、培訓范圍、培訓人員、預收費監管等。梳理與現行政策不相符的法律法規,更新或補足《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中涉及校外培訓的相關規定。

4.從校內教育提質增效入手,保障校內教育主陣地建設的法治化、制度化。梳理並完善《義務教育法》等教育立法,對其中原則性規定出台細則或指導意見,結合“雙減”政策推動校內教育領域法律規范的深入落實﹔加強校內教育主陣地法治化建設,將課堂質量、作業管理、考試管理、課后服務、教師權益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內容舉措納入法律規范范圍﹔以法治手段推動建立多標准、多層次的人才評價體系,推動《勞動法》《職業教育法》《教育法》等法律深度融合與完善,保障不同職業、不同教育程度勞動者權利,以就業公平促進教育改革。

(責編:王子鋒、秦華)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教育·文化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