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3日16: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深化產教融合是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當前,我國19個國家級新區作為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區,緊密結合本地產業發展戰略和地區資源稟賦,形成了產業升級主導型、龍頭企業引領型、人才需求導向型、資源要素整合型等多種形式的產教融合模式,在深入推進產教縱深融合上取得了積極成效。
與此同時,調研也了解到,這些國家級新區在推進產教融合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產教融合資金投入力度不足。各新區職業教育投入的主體都是地方財政,且以剛性投入為主,所屬職業院校中產教融合專項基本上以購買設備為主。院校投不夠、企業不願投的問題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產教融合落地見效。即使已經組建了產教融合實體,多數也由於資金問題舉步維艱。
二是新職教法的執行缺乏細則支撐。2022年5月,新職教法頒布,但其實施缺乏細則支撐。在產教融合的重點領域,如高職院校教師在企業精准實踐、企業技能人才教育管理、校企“雙向嵌入”職教師資培育標准、業績考核及職稱評審、企業參與辦學的制度保障、校企責權利關系界定等方面,存在概念模糊、無法操作等問題。
三是人才培養和使用機制不順暢。由於產教融合的外溢性,企業花大成本培養人才后能否留住是個問題,相比之下去別的企業挖人成本更低。如此一來,出現企業引而不願育、院校育而企業不用、企業育而不能留的錯位現象。此外,職業學院與普通院校畢業生工資差別基本在一倍左右,實現“職普同等地位”的目標任重道遠。
四是產教融合政策剛性不足。由於產教融合收益存在不確定性,且學校與企業之間缺乏硬性的制度化約束,目前產教融合尚未形成緊密的長效運行機制。產業學院往往挂牌了事,多數院校未面向企業生產環境進行人才培養,企業對院校支持的長效性、持續性也難以保証。
為此,建議:
1.強化對職業教育的資金保障。明確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的責任和比例,壓實其主體責任,把“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和職業教育經費“三個增長”的落實情況納入《教育法》《職業教育法》等執法檢查重要內容,對各級政府履行教育投入進行督導評價。根據社會需求,積極出台有關政策,發揮好政府採購、服務外包等的放大效應。健全職業教育經費多元投入機制,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
2.加強對產教融合的理論研究。積極引導教育、社保等有關部門深入開展對產教融合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特別是《職業教育法》修訂實施后產教融合在體制、制度和機制創新方面的研究,提升我國產教融合的創新能力和水平,為現代職業教育科學決策提供有力借鑒,為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3.及時出台相關政策條例。細化職業教育法律法規及操作標准,完善集團化辦學的產權、分配、評估等制度保障,明確“雙師型”教師的培育標准、業績考核及職稱評定等有關內容。出台產業學院實施細則,明晰“政校企行”四方主體在教學、科研、培養、培訓、交流等方面的權責利關系。
4.打通人才培養和使用的通道。以職普融通為方向,以專業學位研究生協同培養為抓手,採取高等院校與職業院校結對幫扶的措施,打通職業教育學歷人才的培養通道。出台相關舉措規范職業培訓市場秩序,完善技術技能人才評價機制,滿足企業對求職者學歷和技能的雙重需求。
5.建立產教融合監督體系。建立執行與監督分離、內外結合的產教融合政策執行監督體系,激發產教各方主動作為、協同配合。定期對各級政府產教融合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在生均經費落實、企校融合深度和廣度、校企間的統籌合作力度等方面予以督導。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