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3日16:4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共二十大報告要求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模和客流規模均居世界第一。截至2022年底,共有53個城市開通運營線路290條、裡程9584公裡。城市軌道交通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運營安全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交通強國建設更要求加強運營安全管理體系建設。近年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治理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成效顯著,但仍然存在相對的風險隱患,主要表現為:
一是預測預警體系不夠完善,難“防”。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潛在大客流踩踏、列車脫軌相撞等多種重大安全風險,但是預測預警技術手段依然相對落后。如部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單位對大客流帶來的安全風險重視不足,監測常靠肉眼,預警常憑臆斷。部分單位預警指標設置過低。
二是風險分級管控不夠標准,難“控”。現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風險辨識、分析、評估與管控措施的制定尚無具體操作層面的標准指南,各單位地鐵運營安全風險數據庫建設的質量全靠牽頭人員的個人安全素質,可靠性較低。
三是隱患排查治理不夠徹底,難“治”。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單位基本已制定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相關制度,但執行過程中,存在隱患排查不全面、不深入、認定不精准等問題。部分運營單位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存在帶病生產、危險運行、邊整治邊生產等問題。
四是應急救援能力不夠扎實,難“救”。專項應急預案與運營風險數據庫不對應,“一站一預案”編制前未開展風險辨識、針對性不足,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形同虛設,應急救援物資管理混亂,“站點—區域—基地”三級應急點建設不到位,跨區域、跨線路應急救援協同聯動機制缺失,應急演練流於形式等問題仍然存在。
為此,建議:
1.切實加強安全風險預測預警。加強運營安全風險預測預警機制研究,特別是對大客流踩踏、列車脫軌相撞等重大安全風險,研究建立預警指標、細化預警標准。探索物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在運營安全風險預測預警中的應用,提高安全風險預測預警的精准度。建立與延伸預警“叫應”機制,政府層面應暢通外循環,氣象、水利等多部門聯合會商研判風險,建立直達“最后一公裡”的預警“叫應”機制﹔企業層面應優化內循環,建立“城市軌道交通集團公司—運營單位—中心—班組”的預警信息傳遞機制。
2.持續深化運營安全風險管控。提升從業人員安全素質,建立“互聯網+安全培訓”機制,配套開發課程資源,促進安全教育培訓規范化。加強運營安全風險評估方法體系研究,從風險辨識、評估、分析與管控措施制定各環節,制定控制措施標准庫。建立運營安全風險數據庫專家評審論証和實踐評估機制。
3.加快推進安全隱患長效治理。推進隱患分類分級管理,研究安全隱患分類標准、評估方法、分級閾值,建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機制,明確各級隱患治理責任人、完成時限、治理措施等要求。建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重大安全事故隱患基礎數據庫,重大隱患挂牌督辦。建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上報機制,督促運營單位分析原因、總結規律,並持續改進。建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隱患隨手拍舉報平台,鼓勵公眾舉報安全隱患和違法行為。
4.大力提升應急救援處置能力。完善標准規范建設,建立應急能力評估機制,構建“動靜結合”的應急能力評估指標體系,將應急能力評估與應急預案編制關聯,提升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基於線網發展狀態的“站點—區域—基地”三級應急點應急資源配置標准,探索專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標准。推動應急演練模式變革,以省為單位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應急實訓基地,系統培養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應急專業從業人員。突出“全災種、大應急”的演練思路,以雙盲演練、紅藍對抗等模式改變應急演練“重演輕練”現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