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從“春蕾女童”成長為“春蕾媽媽”的安雪蓮:

沐浴愛、傳遞愛,讓更多困境女孩收獲希望 

2023年02月22日10:57    來源:中國婦女網

“我是一朵花,長在祁連山,開在陽光下,歡笑在心間……”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安雪蓮帶著新春禮物和濃濃祝福陪伴她的“春蕾女兒”小美共度歡樂時光,兩人哼著悅耳的民歌,分享著生活的趣事。

受到“春蕾計劃”資助,安雪蓮得以順利求學,她珍惜機會、發憤圖強,成為家鄉第一個考入“雙一流”大學的學生﹔學成后,她回到家鄉,成為一名基層公務員。在立足本職工作的同時,安雪蓮也由曾經的“春蕾女童”,變成一位“春蕾媽媽”,繼續播撒溫暖與善良,讓更多困境女孩收獲希望。

再窮不能窮教育

安雪蓮的家鄉在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一個小山村,在她的記憶裡,村裡每個家庭都十分重視教育。

“再窮不能窮教育,隻要你們肯學,我咬牙堅持也要把你們供出來。”安雪蓮說,這是小時候母親經常對她說的話。言語鏗鏘有力,而母親也確實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踐行對孩子們的承諾。

“我記得,小時候家裡除了修理房子、圍欄,買藥和日常吃食外,但凡有點兒結余,阿媽全部都用來供我們上學。”安雪蓮回憶起兒時家庭的窘境,七口之家全靠母親一人支撐,奶奶年邁需要贍養,姐妹四人年幼需要撫養,父親因病失去勞動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

“阿媽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補貼家用,但用錢的地方太多,再供這麼多孩子讀書實在困難。為了減輕家裡的壓力,姐姐們最后也都止步求學路。”安雪蓮說。

作為家裡的老幺,安雪蓮得到了家人更多的關愛,有機會繼續讀書。加之幼時起就展現出的天分和勤奮踏實的學習態度,小學初中階段的她成績十分優異。中考發榜后,她的成績更是達到了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和甘肅省張掖中學兩所重點中學的錄取線。

“我要去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讀書!”這是安雪蓮的第一選擇。她的父親也連連稱贊,支持這一決定。

“女兒,你是我們的驕傲,可是不管去北京還是去張掖,路費、住宿費、學費、生活費咱們家根本支撐不起。我們就在縣上讀,好嗎?”母親沉默了許久,才無奈地說道。

安雪蓮的內心十分掙扎,期待到北京上學的火苗仍在燃燒,可貧寒的家境又將她打回現實,思來想去,她不得不留在縣城。

“春蕾計劃”帶來驚喜

當年9月,在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開學后,張掖中學也陸續迎來了新生報到,盡管已無奈作出留在縣城讀書的決定,但安雪蓮始終心有不甘。

就在這時,“春蕾計劃”資助困境家庭女孩讀書的消息經學校傳到她家,安雪蓮喜不自勝。

安雪蓮的阿媽在反復確認女兒符合受助條件后高興得蹦了起來,她感慨幸運的降臨,更感謝愛心力量的幫助。

安雪蓮回憶,進入高中后,資助她的愛心人士會不時通過寫信等方式關心她的學習、生活狀況,鼓勵她勇敢、努力生活。“2004年,資助我的阿姨還專門來到肅南,與我和其他受資助的小朋友見面,阿姨送的那件紅色外套我整整穿了三年,現在也一直保存在家裡。”

2002年至2005年,安雪蓮在“春蕾計劃”的資助下,順利讀完了高中,並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央民族大學生態學專業。

“站在學校門口的時候,我就在心底大喊‘中央民大,我來了!我來了!’”安雪蓮說,雖然晚了三年,但夢想終於成真,她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運、最幸福的人。她也暗下決心,要更加努力學習,報答愛心人士的關心關愛,報答親人、師友的關懷和鼓勵。

大學期間,安雪蓮各方面表現都十分優秀,2008年她還被選為奧運會城市志願者,投入志願服務工作。

將“春蕾精神”持續傳遞

大學畢業后,安雪蓮選擇了回鄉就業,成為一名基層公務員。她先后在多個崗位歷練,但無論身處何職,都始終不忘初心,勤勤懇懇,贏得了同事和群眾的一致肯定。

在肅南縣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辦公室工作期間,安雪蓮廣泛學習調研,並與同事們研討提出了肅南縣便民服務大廳整合優化方案,肅南縣“一窗受理”“一站式辦結”服務得到全面提升,“網上辦”“異地辦”“跨域通辦”服務全面推行,群眾、企業辦事服務更加便捷,讓群眾感受到了政務服務的速度和溫度。

在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安雪蓮從未忘記自己求學路上曾受過的幫助。她主動與當地婦聯取得聯系,並表達了希望能夠對接一位困境女孩,為其提供一定的學習生活資助和情感陪伴的強烈願望。

“我的經濟能力也有限,沒辦法一下子幫助那麼多孩子,所以就想著每年抽出一部分生活費全力資助一個孩子。”安雪蓮說,曾經,作為一名“春蕾女童”,她在“自強不息、向上向善、追求美好”的“春蕾精神”砥礪下茁壯成長,如今,選擇以成為“春蕾媽媽”的方式參與到曾經幫助過她的“春蕾計劃”中,希望能為身處困境的女孩帶去希望,讓她們像自己一樣沐浴在幸福的陽光中,讓“春蕾之花”盡情綻放。(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袁鵬 賈娟)

(責編:宋美琪、王珂園)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