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牡丹盛開柏鄉城(我與一座城)

王保中

2023年02月18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柏鄉縣城牡丹廣場漢牡丹雕塑。
  柏鄉縣委宣傳部供圖

  記得七八歲時,父親騎自行車帶我去河北柏鄉縣城趕廟會。那時感覺縣城很大,東街的縣中操場是全縣最大的廣場,也是廟會的中心,人很多﹔南街有一個新華書店,裡面有好多想買的書。

  后來直到讀高中,我才真正從農村走進了這座心目中最繁華的城市。當時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考上大學,然后像我的中學老師那樣在柏鄉縣城裡工作和生活。

  1992年,我到河北省省會石家庄上大學,那是我第一次走出柏鄉。入學后我很快意識到,最怕回答的問題是“你的家鄉在哪兒”。那時候幾乎沒有人知道柏鄉。每次回答,我都要反復解釋,對方才會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為什麼我的家鄉就這樣默默無聞呢?那座我曾以為最繁華的柏鄉城,有我最美好的回憶和夢想。可靜下心來將柏鄉與其他城市一比,就發現:這裡地方小,地理位置一般,沒有什麼特產特色……盡管如此,我還是不服氣。一個周末,我偷偷跑回柏鄉,城裡城外轉了兩天,結果卻有些掃興。那時的柏鄉城確實很小很普通,騎自行車差不多10多分鐘就能把縣城轉一遍,街上賣的東西都是普通的日用百貨和農產品。

  為此,我專門向高中語文老師求教。他說:“咱們這兒是傳統的農業縣,面積、人口和縣城規模在全市裡算小的。但歷史悠久,柏鄉城‘漢牡丹’是世界牡丹的活化石,非常神奇,你可以去看看。”然而,當時的我對花花草草根本沒有興趣,是否神奇當然懶得去考証。

  大學畢業后,我打消了當初回家鄉工作的念頭。先是到邢台市一家國有大型企業工作,后來又調到石家庄。雖說距離家鄉都不遠,但回去並不多,也沒有興致再去轉轉那座縣城。

  突然間,我發現似乎一切都變了。近些年,與外地朋友交流,隻要我說到家鄉柏鄉,不少人都知道在哪兒,還說柏鄉的牡丹很有名,有時間一定要去賞花。甚至有朋友就去過柏鄉,說小城景色不錯,很有特色。這勾起了我的興致:柏鄉的變化這麼大嗎?一位省報資深記者說道:“這幾年,你家鄉縣城的變化很大,可都是沾了花的光,牡丹快成了柏鄉的名片啦!”

  百聞不如一見。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我找了個機會回到柏鄉,仔細轉了轉。果然是耳目一新!從牡丹廣場、牡丹小區,到寬敞的牡丹大街﹔從星級賓館漢柏大酒店,到新建成的中興文化公園,再到高速路口“光武中興之地,神花牡丹之鄉”的醒目迎賓詞……現在的柏鄉縣城,就像一株從二月一下子跨越到四月中旬的牡丹花,不僅比當初長大長高了好幾倍,而且“花”綻芬芳,端庄典雅,變美了,也更有神韻了。如今,在柏鄉縣城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牡丹”的身影。柏鄉的牡丹產業也發展迅猛,牡丹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每年四五月份還會舉辦“中國漢牡丹文化節”。

  回到石家庄,與幾位老鄉一起聊天。說到牡丹,大家感觸良多:一個地方的發展變化是與時代緊緊相連的。柏鄉的發展變化,看似是牡丹的作用最為突出,可那7株相傳從漢代長出的牡丹,已有近2000年歷史,在柏鄉年年盛開,為什麼只是到了近些年才一步步“紅”出了縣、“火”出了圈,吸引那麼多游客來欣賞呢?從根本上講,是人們日益富足起來的生活,讓大家有空閑有雅興去賞花懷古,是旅游經濟帶火了牡丹,紅火了柏鄉,讓這座普通的平原縣城如牡丹一樣在新時代的春風中盛開。

  好消息不斷傳來。前段時間,我又看到一條令人欣喜的消息:柏鄉縣正在組織勘察古城牆,已經挖掘出了南城門和部分城牆的底座,下一步,縣裡准備將其修復開發為新的旅游景點。

  如今,從師范院校畢業的外甥,已經在柏鄉縣城成為一名中學教師,實現了我當年在縣城做老師的夢想。外甥經常在短視頻平台上展示自己用手機拍攝的柏鄉城美景,還常附上這樣一句話:“誰說小縣城不能出大片!”那一張張在縣城不同位置的隨手拍、一個個短視頻,看了真令人神往。

  幾天前,一位在柏鄉縣城工作的同學打來電話。聊天的時候,他向我推薦了一款以家鄉牡丹為主題的文創工藝品。然后,他有些感慨地對我說,如今的柏鄉城,生活很方便、很舒適,再也不是20多年前的樣子了。他說:“如今的柏鄉,可謂‘小城不大,風景如畫﹔人口不多,個個好客’!”

  新時代變化的不僅僅是家鄉那座城,還有在那裡生活的家鄉人——他們更幸福、更自信了!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18日 07 版)
(責編:唐宋、任一林)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