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劉鄧大軍挺進中原后的立足之戰

——高山鋪清水河戰役烈士紀念碑碑文敬讀

陳鈺

2023年02月18日08:37    來源:學習時報

高山鋪清水河戰役烈士紀念碑坐落在湖北省蘄春縣烈士陵園,立於1989年,2022年8月重新修繕。紀念碑高27米,用鋼筋混凝土澆灌而成,由巨型步槍刺刀雕像碑頂、碑身、基座三部分組成。碑身正面上方是原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的碑名——“高山鋪清水河戰役烈士紀念碑”,碑身雕刻三幅關於高山鋪戰役的大理石浮雕,重現作戰的激烈場景和我軍頑強作戰的英勇姿態。碑座鐫刻著由蘄春縣委縣政府撰寫的紀念碑碑文,全文如下:

一九四七年秋,在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偉大歷史轉折關頭,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裡躍進大別山,揭開全國性反攻序幕。實施戰略展開后,於十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七日,在蘄春縣東南部署、指揮了著名的高山鋪清水河戰役,一舉殲滅國民黨整編四十師及五十二師八十二旅共一萬七千余人,上威武漢下懾九江,控制江防三百余裡。這是我軍進入鄂東后發起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它有力地配合了外線及各大戰場的戰略進攻,為重建和堅持大別山根據地,乃至迎接全國的解放奠定了基礎。

在這次戰役決戰中,直接參戰的野戰軍一、六縱隊主力及中原獨立旅的指戰員,面對裝備精良的頑敵,奮勇爭先,前赴后繼,表現了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有八百余名指戰員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壯麗的篇章。

蘄春從一九二六年建立黨的組織以來,一直是大別山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全縣人民為鞏固和發展根據地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有三千一百余名烈士為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英勇獻身。在這次戰役中,全縣人民發揚烈士的大無畏精神和擁軍支前的優良傳統,在地方黨組織的帶領下為輸送給養,搶運、養護傷員,竭盡全力,直至獻出生命。

一九八七年,正值紀念高山鋪清水河戰役四十周年之際,我們根據全縣人民的意願,在當年克敵制勝的戰場,辟土建碑,緬懷先烈,昭示未來,激勵今人,教育后代。

青史永銘先烈志,長征未允下征鞍。革命的豐碑必將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自甘於先天下憂、后天下樂,把革命前輩開創的共產主義大業不斷推向前進。

英雄的豐功偉績光照千秋!

烈士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中共蘄春縣委員會

蘄春縣人民政府

一九八九年十月立

二○二二年八月重修

碑文語言凝練、行文簡朴,記載了劉鄧大軍在高山鋪對敵作戰的英勇事跡,抒發了對高山鋪清水河戰役烈士的緬懷和敬仰之情,表達了對蘄春人民群眾為黨和人民的革命事業英勇獻身的崇高敬意。

“這一仗非打不可”

1947年夏,根據黨中央“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敵”的戰略部署,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12.4萬余人,轉戰千裡,長驅直入大別山,將解放戰爭的主戰場由解放區引向國統區。經過20多天的艱苦跋涉和激烈戰斗,劉鄧大軍以銳不可當之勢,勝利到達大別山。大別山雄峙於鄂、豫、皖三省交界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依托該區可以瞰制中原,威脅南京、上海、武漢,是我軍進行戰略機動奪取中原和進軍江南的重要戰略陣地。

初入大別山,劉鄧二人並無立即集中兵力打大仗的計劃,而是將重心放在動員部隊籌借棉花布匹,自染自縫、儲備急需冬衣上。國民黨軍卻咄咄逼人、步步緊追,加緊部署部隊攻打劉鄧大軍。為防止劉鄧大軍乘勢渡江南進,蔣介石急令全部美式裝備、戰斗力較強的整編第40師及整編第52師第82旅經團風、浠水向高山鋪方向疾進,企圖將我軍阻滯或殲滅於長江北岸的湖沼地帶。面對國民黨軍的尾追不舍,劉伯承、鄧小平當機立斷改變戰術,決定殲滅該敵再解決棉衣問題。劉鄧二人對此役頗為重視,這一仗勝敗如何,不僅直接影響部隊的士氣和信心,而且是對中央戰略反攻總體部署的一次驗証。

引誘孤敵進伏圈,巧設“口袋”鉗鎖喉

10月26日拂曉,天公作美,高山鋪雲山霧罩、細雨絲絲,一眼望去視線模糊。國民黨軍第82旅從漕河鎮、第40師從三家店遵令出動,成3路縱隊沿公路向東疾進。由中原獨立旅第4團9連和旅偵察連喬裝成形單影隻的地方游擊隊,身穿雜色破舊服裝,手持“漢陽造”“老套筒”之類的舊式武器,在七裡橋西南方一帶的丘陵地區,開始同第82旅先頭部隊接觸。在運動防御中,引誘小分隊緊抓敵軍孤傲輕敵的心態,故意多次示弱,充分暴露自身缺點,迷惑敵人。敵軍果然中招上鉤,以為眼前就是一股勢單力薄、孤軍奮戰的游擊隊,有恃無恐,在我軍引誘下行軍速度極快,毫無顧忌地向廣濟方向直線前進,很快就鑽進了我軍預設的“口袋”。

當敵前衛團進到洪武垴西側山腰時,第1旅第1團的2營5連已趕到洪武垴山頂,立即與敵人展開了激烈戰斗。因洪武垴和界嶺控制著通往廣濟的咽喉要道,又是我軍預定殲敵的最后阻擊線,所以雙方戰斗十分激烈膠著。與敵反復爭奪13次后,我軍終於牢牢控制了洪武垴和界嶺。這兩個制高點好比一把巨大的鐵鉗,緊緊卡住浠(水)廣(濟)公路的咽喉。與此同時,6縱主力業已佔領高山鋪以西地區,徹底截斷了國民黨軍的退路,對敵人形成了四面包圍,為扎緊“口袋”做好了充足准備。1縱司令員楊勇審時度勢,提前下達總攻的命令。我軍以高制低、勢如破竹,從四面八方以絕對優勢壓制敵軍。敵人四散逃竄,潰不成軍,槍炮聲、厮殺聲、吶喊聲震山撼岳,大炮、機槍、彈藥扔得遍地都是,一片狼藉。此戰共殲敵17000余人,擊落敵機一架,繳獲大批裝備及軍用物資。

我們在大別山站穩了腳跟

這次勝利,離不開鄂東人民群眾的無私援助和大力支持。鄂皖邊中心縣委積極組織數千名群眾不顧槍林彈雨,前往戰場用擔架運送、搶救傷員,有的還專門在沿途提供熱水和饅頭,有的為傷員送藥、換藥、擦洗傷口。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被捕群眾到死也沒有透露我軍的一絲蹤跡,充分體現了深厚的軍民魚水情誼。

高山鋪之戰,沉重打擊了敵軍的囂張氣焰,是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區站穩腳跟、建立根據地的關鍵一役。高山鋪大捷的喜訊傳到陝北,毛澤東懸著的心輕鬆了許多。他對周恩來說,它的全部意義在於我軍已經能夠在大別山進行大兵團作戰。11月1日,鄂豫皖前線司令部發言人談大別山形勢時說:的確,我們在大別山站穩了腳跟。

(責編:任一林、唐宋)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