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剛
2023年02月17日08:29 來源:光明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系。這一重要論述立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理論性、針對性、指導性,對於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努力在新征程上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堅持系統觀念,促進協調發展不僅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正確認識、把握、處理增長和分配、效率和公平關系的基礎,更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隻有堅持以系統論的思想方法協調經濟社會主體共同參與、各種社會資源要素協同配合,才能更加有效更加穩健地貫徹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一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把“堅持系統觀念”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之一。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強調,“必須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系統觀念”。堅持系統觀念,運用系統思維,創新系統方法,客觀、全面、發展、普遍聯系地觀察事物內在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站在系統的高度充分認識、准確把握、精密謀劃發展戰略,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要求,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需要,是應對內外環境變化的客觀選擇,對在新時代新征程奮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和時代價值。
提質量增效率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必須從系統觀念出發,全面協調推動各領域工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堅持系統觀念,既能解決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能兼顧發展的方方面面,統籌兼顧發展質量與發展效益、發展成本與發展收益分配,凝聚各級政府、各類企業、各種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創造發展優勢,提高發展效率,不斷促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從全局上、源頭上、根本上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強聯動促協同的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隻有運用系統思維,才能協調好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經濟社會發展所需各種社會資源要素關系,處理好內部各子系統協作交流機制,建立統一開放的資源市場、標准體系、准入制度的准則,打破各子系統壁壘,促進市場生產要素在各個子系統自由流動,不斷提升其內部各子系統之間聯動力度、協同力度、互動力度,從而提高市場生產要素資源配置效率,推動協調均衡包容發展。
凝共識聚合力的保証。創新系統方法,塑造協同與協作理念、共同與共生理念、合作與互助理念,樹立整體意識、全局意識、協同意識、平衡意識,有利於以系統觀念對發展全局進行頂層設計,凝共識、統步調、消掣肘、化矛盾、獲動能、聚合力。在系統推進發展過程中,堅持健全生產與消費引導機制,強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協調好生產與消費之間的關系﹔堅持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綠色轉型,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處理好經濟增長速度與經濟增長質量之間的關系﹔堅持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解決好教育投入與社會財富增長之間關系、財政收入與就業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之間關系等。
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根據新的實踐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這個過程中,系統觀念始終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善於運用系統科學、系統思維、系統方法研究解決問題,既要加強頂層設計又要堅持重點突破,既要抓好當前又要謀好長遠,強化需求對接,強化改革創新,強化資源整合,向重點領域聚焦用力,以點帶面推動整體水平提升”。這為我們進一步強化系統觀念提供了基本遵循,也為我們進一步推動發展指明了方向。
謀對策、設機制、構體系,加強政策協調。聚焦重點產業、數字經濟、高新技術、創新合作、基礎投資、人才培養、能源資源與金融服務等重點領域,主動積極搭建戰略對接平台,謀劃區域發展戰略對接,健全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之間政策聯動長效機制,加強政策溝通、統一政策導向、形成政策共識。加強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行業協調發展的政策研究,著力創新政策設計,強化頂層設計,推動建立政策框架長效機制,不斷建立健全區域協同創新激勵政策體系、產業合作政策體系、人才交流政策體系等,實現政策協調配合。
促改革、優配置、強聯動,增進發展協調。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打通制約發展的瘀點堵點。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全面統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疏通在產業轉型、產業鏈協同、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面臨的系列難點、堵點問題,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邁向世界科技強國。同時,充分立足自身發展實際,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對體制機制創新、服務管理升級、產業轉型等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統籌,從而建立起以新型生產要素為核心、以制度體系為依托、以高質量發展需求為導向、以優質服務為助力、以優化資源配置為要求的發展模式,實現技術創新、知識溢出與實體經濟相互結合,不斷降低要素交易成本,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深入優化調整區域、城鄉、行業發展所涉供需格局、分配格局、生產格局、技術格局、開放格局,從全局視野謀劃協同聯動,助力解決發展所面臨的深層次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重攻關、聚人才、促協作,推動創新協調。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科技對提高社會生產力的貢獻更加凸顯。要加大科技創新攻關力度,合理布局科技創新,著力凝聚創新資源和創新力量,調動創新積極性,不斷為生產力發展掃清技術障礙、創造科學條件,為社會主義生產力提高開辟新的途徑,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要建立健全人才引進、培養、培訓機制,打造科技人才引力場,聚集智力,釋放科技創新潛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源源不斷輸出創新動力,激發和釋放要素協同發展以及社會整體發展活力。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共同推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並積極深度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框架下的全球知識產權治理,同世界各國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創新環境,促進我國與其他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優勢互補、互惠共享,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國際化水平和影響力。
三
強化政策保障,提升政策協調能力。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保障政策實施。加強戰略謀劃,發揮中央、地方、實體機構和企業三級協調機制作用,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完善部門協同機制,制定、落實、執行具體實施方案、配套方案、保障方案,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加強業務指導和協調,確保各項協同工作落實到位。同時,健全規劃財政、金融、創新、產業、人力、環境政策協調保障機制,確保政策順利實施。二是加強資源保障,支撐政策執行。依托政府基金、社會基金,保障資金支撐﹔優化土地供給,保障用地支撐﹔加強人才選拔、引進、培訓、培養,保障人才支撐﹔強化數字技術應用,保障數字經濟支撐﹔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保障環境支撐。三是強化監測評估,及時反饋政策效果。完善政策實施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開展定期與不定期監測、評估、總結,並鼓勵和支持開展第三方評估工作,依據監測評估結果積極動態調整,優化政策實施策略,提高政策協調實效。
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提升均衡發展能力。一是推動勞動力市場化改革。繼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提高勞動力市場化配置水平,引導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建立統一的勞動力要素市場准入制度,通過競爭和供求等機制促進勞動力的優化配置。二是推動資本要素市場化改革,建立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全金融市場體系﹔推動資本市場規范健康發展,促進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推動資本市場制度不斷創新,提升金融市場產品和服務功能。同時主動有序擴大金融對外開放程度,提升服務性貿易開放水平,引導跨境資本流動合理有序進行,增加金融服務的有效供給。三是推動技術要素市場化改革。完善知識產權按貢獻比例分配制度,健全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構建技術轉移中介培養體系,促進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激發技術市場創新主體活力。四是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強基礎數據庫建設,建立統一規范的數據共享、共用、共管制度,健全數據要素市場化法律法規制度體制,確定數據資源的所有權、使用權、流轉權等,發揮數據市場優化配置功能,提高要素市場化帶來的協同價值。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高創新協調發展能力。一是要走好自主創新之路。加快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推動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堅決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難題。著力健全基礎研究穩定投入機制,發揮好財政科技資金、稅收優惠減免等措施的優勢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流向創新型企業,有效解決科技企業所面臨的融資約束難題,增強企業創新動力勢能。發揮創新型企業同國有企業、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的協同作用,推動創新主體在創新鏈、產業鏈上的融合,形成創新聯合體,壯大創新合力。二是要著力打造一流的創新生態系統。一流的創新生態系統是聚集創新要素、提升協同創新能力、推動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和政策體系雙重框架,打造以知識、技術、人才、資本為核心紐帶的創新價值網絡,推動知識和技術在創新生態系統中學習擴散、相互轉化、交替前行,著力推進研究、開發和應用三大群落共生演化、健康平衡、持續聯動,實現知識和概念發掘、產品和服務生產與交付、技術進步擴散與應用,構筑形成政產學研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多元一體化的創新生態系統,進一步提升創新布局與聯動效應。三是要著重推動國際科技創新協作。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創新資源,主動布局、積極利用國內國際兩種創新資源,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務實推進國際創新合作項目,實現內外創新協同。建設國際創新資源開放合作平台,探索制度型開放試點經驗、探索創新監管建設實踐、推動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實現政府、跨國公司、科技組織機構、科學家等創新主體間的深度協作,強化內外創新鏈聯動。
(作者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智庫中心主任)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