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分享

充分發揮地方志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楊海峰

2023年02月16日08:51    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並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等重要要求,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的戰略定力,為全面做好新時代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鄉村振興,需要各個領域、各條戰線、各行各業的共同奮斗。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新時代地方志工作要充分發揮存史、資政、育人功能,以新擔當承載新時代,以新作為開啟新征程,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大局,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借鑒史志記述之歷史智慧,為鄉村治理提供依據和參考

“治天下者以史為鑒,治郡國者以志為鑒。”古往今來,史志都是推進社會治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參考資料,對認識地情、了解地情、把握地情,明優勢識劣勢,進行科學決策發揮了參考作用。在中國的史籍書林之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治國理政的歷史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地方工作時,他總是喜歡閱讀當地的縣志、府志,了解地方的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從各地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稟賦中,思考經濟社會發展的出路。他在福建工作時指出,一個縣的歷史最好的體現就是縣志,府志則更為全面,裡面既寫正面人物,也寫反面人物,我們一看就知道這個地方發生過什麼事,可以從中有所借鑒。

縣志、鄉鎮志、村史村志等史志書籍,鄉土氣息濃厚,文化意蘊悠長,內容全面翔實,可以為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高鄉村治理能力,提供准確的資料信息和有益的歷史借鑒。史志工作者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史志工作的重要論述,充分發揮史志書籍蘊藏的巨大資源優勢,深入挖掘其中寶貴的歷史智慧,以歷史經驗與智慧不斷完善鄉村治理制度,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編纂鄉鎮志、村志,留存鄉村厚重歷史,增強鄉村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樣,沒有對鄉村文化的高度自信與自覺,就不可能有鄉村的繁榮與發展,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就難以真正實現。鄉村文化源遠流長,民間傳說、鄉規民約、傳統習俗、節慶活動、手工技藝等構建起鄉村文化的豐富內涵。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要傳承發展鄉村文化,讓悠久的鄉村文化在新時代展現出無窮魅力和風採,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豐厚的精神文化滋養。作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書”的鄉鎮志、村志,在記錄鄉村文化、留存文化根脈、傳承歷史文明等方面具有其他書籍不可替代的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包括鄉鎮志、村志在內的史志編纂工作。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博物館考察時強調:“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全國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正式把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中國名村志文化工程列為主要任務之一,使之成為國家級文化工程。2017年5月,《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指出:“開展舊志整理和部分有條件的鎮志、村志編纂。”2022年8月,《“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更是明確指出:“加強農耕文化保護傳承,支持建設村史館,修編村史、村志,開展村情教育。”這些要求,為鄉鎮志、村志編纂提供了根本遵循。

每個鄉鎮、村庄都孕育了當地特有的文化,承載著厚重的歷史,編纂鄉鎮志、村志就是把可能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鄉村歷史沿革、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俗風情、鄉賢名人等記錄下來並傳承下去。編纂鄉鎮志、村志,留存了各地鄉村厚重的歷史,通過閱讀鄉鎮志、村志,能讓人民群眾深刻感受本土本鄉自然的優美、歷史的醇厚、人物的杰出、文化的積澱等,有助於培養對家鄉文化的自信,激發濃烈的愛鄉愛國情懷。史志工作者編纂鄉鎮志、村志時要站在社會發展的觀察者、記錄者和思考者角度,以高度的責任意識,對當下鄉村社會變遷、改革發展、文化傳統等作出全面、系統、客觀的記述,書寫好一個個中國鄉村故事,為當下提供資政輔治之參考,為后世留下堪存堪鑒之記述。

建設鎮情館、村史館,搭建鄉愁記憶平台,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要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網絡,增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供給”。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各地著力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融合發展,增加優秀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精神營養。當前,部分地區建成的鎮情館、村史館是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鎮情館、村史館濃縮了過往,記錄著現在,展望著未來,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留住鄉愁記憶、傳承鄉村文化、豐富鄉村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鄉愁濃縮了鄉村的靈魂,見証了鄉村的變遷,體現了鄉村獨特的魅力。參觀鎮情館、村史館,能讓人民群眾深入了解各鄉村獨特鄉村文化,感受國家發展變化,展望和美鄉村前景,留住濃濃的鄉情鄉愁,增強深深的愛國情懷。史志工作者要發揮自身優勢,在指導籌劃鎮情館、村史館論証、設計、布展中,著力突出不同鄉村特色,深度挖掘各鄉村獨具特色的鄉村歷史,以實物展陳、圖文資料、視頻影像等形式充分展現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的獨特底蘊,展示名人志士的感人事跡,反映人民群眾奮斗創業的光輝歷程,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家園的榮譽感、歸屬感和幸福感,努力讓鎮情館、村史館成為傳承歷史文脈、留住鄉愁記憶、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平台和基地。

(作者系中國歷史研究院副編審)

(責編:王珂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