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分享

將光明和希望“馱”進大山

——壺瓶山供電所東方紅(電騾子)共產黨員服務隊服務山區群眾的故事

2023年02月08日08:32    來源:湖南日報

“電力聯系各行各業、服務千家萬戶,與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成效轉化為保障電力可靠供應的實際行動,以電力支撐鄉村振興、服務產業發展、助力民生改善,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電力事業發展成果。”2月6日,國網常德供電公司壺瓶山供電所所長、東方紅(電騾子)共產黨員服務隊(以下簡稱服務隊)隊長田家賜用一場宣講,點燃了供電所員工服務山區群眾的斗志與熱情。

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假期,壺瓶山供電所28名員工全部在崗待命,確保“湖南屋脊”群眾生產生活用電無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增進民生福祉。壺瓶山服務隊聚焦主業主責,全力做好電力保供、服務鄉村振興,為當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充足的電力保障。

奔走山區17年,“電騾子”服務再升級

壺瓶山供電所轄區面積876平方公裡,山高路遠。從供電所出發,跟著電力“小黃車”行駛40多分鐘,才到達“電騾子”服務驛站。驛站休息室,四五位村民正喝茶、看電視、看書。“這裡處於南坪河社區、上延河村、黃連河村交界地帶,附近800多戶村民下山都要打這裡過。”駐站工作人員、供電所返聘職工胡元澤說,“‘電騾子’驛站為出門辦事的村民提供了歇腳之便。”

“電騾子”的名號,在這一帶早已家喻戶曉。2007年,壺瓶山供電所成立。第一任所長覃道周發現,交通不便、物資採購困難是山區群眾生活的一大痛點。當年,他開始帶領供電所共產黨員服務隊借檢修、巡視的契機,進村帶商品、出村帶山貨。多年來,服務隊累計為山區群眾捎帶生活用品超過20萬公斤,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電騾子”。

“10多年過去,山路好走了,交通便利了,鄉親們購買生活用品方便了許多,我們的服務也要轉型升級。”現任所長田家賜說。

2021年,國網常德供電公司在壺瓶山供電所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籌劃在南坪河社區建設首個“電騾子”服務驛站。去年驛站投入運營,為周邊群眾提供多項義務服務。

從電力業務辦理、電器維修,到飲茶歇腳、借傘借書、寄存行李、代收快遞,再到農產品幫銷代銷……小小驛站幾乎“有求必應”。

南坪河社區居民王昌平在山裡養了幾十桶蜜蜂,想安裝監控遠程查看蜜蜂情況,需要新裝電表。“以前辦理這項業務要跑60公裡路去鎮上,現在在驛站就辦好了。”王昌平說。還有不少村民在服務隊幫助下,學會了線上辦理用電業務。

三合村的陳佰鬆老人行動不便,服務隊隊員把他家壞掉的電機帶出山,維修好后又送回去。黃連河村村民周家興不會安裝調試電機,服務隊隊員除夕前騎車15公裡上門幫忙。驛站專設一處維修操作間,架子上擺放小型磨粉機、脫粒機等設備用的電機10多台,都是附近村民送來修理的。

“‘電騾子’精神的核心,就是貼心為民。”現任寶峰供電所所長、壺瓶山供電所名譽所長、省第十三屆政協委員覃道周說,“過去村民買生活用品困難,我們幫忙買。現在大家出行機會多了,我們就通過驛站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方便群眾辦事﹔通過代銷幫銷農產品,幫助群眾提高收入。”

馱了物資“馱”思想,黨的聲音進屋場

午后,田家賜、覃道周帶領服務隊4名隊員,來到南坪河社區子母洞檢修電路,排查老舊房屋用電隱患。

比人先進屋的是肥料。隊員們一個在車上搬,其他人在車下接,很快都搬進了房子。

“早上知道‘電騾子’要來,便托他們帶了10袋肥料,種土豆用。”村民易先開說,又連忙打電話邀來周邊幾戶村民。“這次服務隊不僅給咱們馱東西,還要給咱開屋場會,把黨的創新理論、惠民政策送到咱們屋場來。”

“大伙兒現在都通過什麼渠道了解國家社會大事?黨的二十大召開,你們都關注了吧?”在山上工作了12年的覃道周和村民都是老熟人,無需暖場,坐下便聊。

“電視、手機,看新聞都方便得很”“當然知道!黨的二十大報告多次提到農村,還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村民們紛紛說起身邊的變化。

72歲的劉應家說:“去年我養了4頭豬。供電所幫我銷了2頭,賺了11000多元。所裡還幫我銷了近1500公斤馬鈴薯,拉了1000多公斤茶葉送到茶廠。有收入,日子就有盼頭!”

“電好了,村裡這些年開了不少茶廠,我們種的茶有出路。”村民熊慶娥接上話茬。

產業發展得益於電力保障。17年前,供電所員工喊出“猴子能上我們就能上”的口號,在群山之間奔走,一卷線纜一卷線纜地扛,一寸導線一寸導線地拉,完成“戶戶通電”任務,近幾年又不斷開展電網升級改造。“以前用電加工糧食要等到下半夜,現在電好了,想怎麼用就怎麼用!”村民沈紹香深有感觸。

供電穩定了,發展產業就有了底氣。“我們供電所服務的3個鄉鎮,有65個茶葉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戶也有100多個。前幾年村民盛孝伍回村辦茶廠,變壓器帶不起茶廠設備,我們通過增容為他解決了困難。”田家賜說,供電所盡全力抓好用電服務、設備運維、應急搶修等,確保大家用電需求事不過夜。

胡元澤說:“黨的二十大報告多次提到糧食安全。春耕近了,大家記得提前檢查自家的農機具,有什麼困難,就找驛站、找我。誰想發展產業,有用電需求的,隻管放手干,我們‘電騾子’隨叫隨到!”

大伙兒你一言、我一語,其樂融融。覃道周鼓勵同行的兩位青年員工:“在農村工作,必須和群眾打成一片,得到群眾的認可,才會有成就感。”兩位年輕人信服地點點頭。其中一位青年員工卓歡說:“老師傅們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我要傳承他們吃苦耐勞、勤勉質朴的工作作風,繼續服務好山裡群眾。”

【基層聲音】

壺瓶山供電所所長 田家賜:

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對電力供應與電力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鄉親們回村創業,養豬、養雞鴨、養羊、辦茶廠的越來越多,發展產業,都需要穩定供電作支撐。村裡老年人多,我們發揮專業優勢,為他們檢查線路、檢修設備。有些村民,生產不愁,但銷路不暢,我們通過“電騾子”驛站這一平台“帶貨”,幫助村民增收。

人民電業為人民,我們一定奮力把黨的電力事業發展好、壯大好。哪裡需要電,我們就把電供到哪裡﹔哪裡有需求,我們就到哪裡去。

【記者手記】

群眾需求是推動工作創新的不竭動力

從代購上山、帶貨出山的“電騾子”,到提供多元綜合服務、有求必應的“電騾子”服務驛站,國網常德供電公司東方紅(電騾子)共產黨員服務隊的探索與創新源源不斷。究其根本,正是這支共產黨員服務隊將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奮斗目標。群眾的痛點,就是優化服務的起點﹔群眾的需求,就是工作創新的動力源泉。這支服務隊始終在服務群眾和創新服務的路上。

時時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堅持人民至上,堅持為人民服務。相信這支“電騾子”共產黨員服務隊,還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與感動。(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卓萌 通訊員 彭浩 易長龍)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