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分享

開創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孟繁華

2023年02月07日07:47    來源:經濟日報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二十大報告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凸顯了新時代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基礎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根基,其根本宗旨是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打下堅實基礎,對於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戰略支撐作用。我們要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立足國情、系統布局、統籌推進,持續優化基礎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開創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優化基礎教育生態

堅持人民至上,把追求人民滿意、回應人民期待、滿足人民需要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人民群眾對個性化、多樣化、動態化、終身化教育需求更加強烈,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教育必須聚焦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實現全面普及,人民群眾“有學上”問題基本解決,“上好學”的需求日益強烈,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已成為我國教育的戰略性任務。實現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構建更加完善的基礎教育體系,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基礎教育的滿意度。構建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關鍵在於協調與平衡基礎教育生態系統。當前,基礎教育領域面臨著一些問題,需要加以解決。比如,政府、社會和學校多主體有效參與教育治理的機制還不健全﹔教育體系自身的銜接性、貫通化還有待完善﹔等等。基礎教育生態問題不僅會影響基礎教育良性健康發展,而且可能會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和建設教育強國的歷史進程。

理想的基礎教育體系,應該惠及全體人民,既能為不同年齡、居住地的兒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又能基於不同兒童的興趣、潛能提供豐富多元的選擇﹔教育資源在教育體系的各種結構性分配中均衡合理,並以科學有效的配置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形成良好的教育系統內部生態,同時建立起教育系統與社會其他系統之間的良好生態關系。要持續優化基礎教育生態系統,全力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開創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凝聚基礎教育發展合力

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是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源頭活水。深入推進基礎教育領域改革創新,必須著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面對人民群眾對“更好的教育”和“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的期盼,要以內涵式發展統領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把教育的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多元需求。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充分激發政府、社會、家庭、市場等不同主體的活力,持續優化基礎教育生態,凝聚基礎教育體系的整體合力。

一是政府—基礎教育學校—市場層面。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推動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依法保障財政性教育經費撥付使用到位,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不斷縮小城鄉、區域間的教育差距。

二是家庭—基礎教育學校—社會層面。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后,學校教育的作用凸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功能。社會上一些片面的選才育才觀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家長教育觀、影響學校教育。鑒於此,必須更好發揮家庭、學校、社會的協同育人效應,健全學校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育人機制,推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新格局。

三是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終身學習教育層面。高等教育系統的類型、層次、結構是影響基礎教育生態的關鍵要素,需要通過與高等教育的系統改革聯動及考試評價制度改革有效解決教育功利化問題。同時,積極建構完善終身學習系統,實現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真正回歸育人本質。

貫徹新發展理念,暢通基礎教育運行機制

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基礎教育關乎公平與效率、規模與質量、國家需要與個人期望,必須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基礎教育發展全過程各方面,構建和暢通更加完善的具有整體性、協調性、多樣性和可持續性的基礎教育運行機制,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構建基礎教育運行機制,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必須始終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到實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

一是優化基於大教育觀的協同發展機制。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家庭、學校、社會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統一的教育體系,互聯網等新技術正在重塑教育形態。如果基礎教育生態系統內部各自為政,就會影響系統功能的實現。要堅持大教育觀,強化系統觀念,聚焦於系統整體目標,通過公共目標形成、有效溝通互動等,實現家校社協同育人,政府市場協調配合,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與終身教育體系有效銜接、協同發展。

二是完善遵循教育規律、科學規范的監測評估機制。教育評價是教育活動的風向標。如果教育管理對評價結果過度依賴,評價的診斷、激勵和改進功能會被弱化。現有教育評價的科學化水平有待提升,需要進一步克服“五唯”頑瘴痼疾,評價標准、內容、測量技術及結果解釋等需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教育評價工作應重視基於整體性、協調性、多樣性和可持續性等的研發指標體系和評價工具,在數據監測的基礎上評估基礎教育生態系統的總體運行情況。

三是形成促進公平、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活力提升機制。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和人口結構的不斷變化,教育改革與社會其他領域緊密相連、互相制約,需要增強宏觀調控能力,推動教育體制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突破,重點在建立政府、學校、社會等多元主體積極參與和協調發展機制上下功夫。要聚焦公平、高質量、可持續,通過機制創新充分激發各類要素的活力,構建高質量的基礎教育體系,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堅實支撐。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要立足2035年邁入教育強國行列的目標任務,深刻理解教育優先發展的豐富內涵和時代要求,深刻把握基礎教育作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支撐和基礎工程的重要意義,積極構建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推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

(作者系首都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