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7日16:58 來源:中國婦女網
“‘春蕾計劃’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讓我無畏病魔帶來的苦痛,大膽向前,勇敢追夢。”談及“春蕾計劃”對自己的幫助,現就職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二十八團華山中學梨華校區的蔣義紅如是說。
回憶起與病魔抗爭的那段時光,蔣義紅感慨萬千。她說,“春蕾”的幫助和父母的悉心呵護給予我勇敢前行的力量。戰勝病魔、求學圓夢后,她也帶著愛與希望回到家鄉,為更多孩子播撒下希望的種子。
病魔打破平靜的生活
1998年1月,蔣義紅出生於新疆兵團第二師二十七團。她告訴記者,幼時家裡雖算不上富裕,但家裡種地及父親外出務工的收入,足以讓自己和妹妹“衣食無憂”。
蔣義紅自小勤奮刻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她的求學之路本可以“順風順水”。但天不遂人願,正讀高三時,突如其來的病痛找上了門,打破了她原有的平靜生活。
“當時,我的右腿總時不時地疼痛發作。一開始,爸媽以為只是小孩子長身體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並未放在心上,直到疼痛由偶爾的隱隱作痛發展成長期疼痛,爸媽才意識到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蔣義紅說。
經診斷,蔣義紅患有骨髓炎,必須進行手術治療。經過前前后后3次手術,蔣義紅家裡的積蓄所剩無幾,為了照顧自己,父親也不再外出打工,一家四口僅靠種地的收入維持基本生活。
每次手術完,蔣義紅都有很長一段時間無法獨立行走。而她所就讀的高中離家有40多公裡,父母不忍心讓有腿疾的她來回奔波,便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個房子,方便她上下學。
“當時,媽媽每天風雨無阻地推著輪椅送我上學。因為我的教室在二樓,媽媽每次都把輪椅推到樓下,再背我到教室的座位上。每天中午,媽媽都會送飯到教室,快到放學時,又會准時守在教室門口接我回家。”蔣義紅說,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高考前的三個月。高考前三個月,她已經可以獨自上學。
回憶起那段時光,蔣義紅難過之余也心懷感激。“那段時間裡,父母從未在我面前表露出消極情緒。我也不願看到父母為我擔心,即使每次手術后膝蓋處總不時鑽心地疼,我也很少在父母面前表現出來。我們一家人就這麼相互扶持著度過了那段艱難時光。”
除了父母,來自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也讓蔣義紅難以忘懷。班裡的男生自發組織起來,每次看見蔣義紅媽媽送她上學,都會輪流幫忙背她到教室,“那段時間雖然很艱難,但我卻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關心和關愛,這讓我倍感溫暖。”
“春蕾”與愛讓我戰勝病魔
病魔並沒有把蔣義紅打倒,在父母、老師、同學的鼓勵和幫助下,她愈發勤奮,最終戰勝病痛,如願考上了喀什大學。
但不幸再一次造訪,好不容易考上大學的蔣義紅又一次因病倒下。而當時,蔣義紅家已愈加拮據,實在無力負擔她后續的手術費用和大學學費。
蔣義紅說,就在全家一籌莫展時,“春蕾計劃”宛若一道光照亮了她的生命。她家所在兵團的連隊干部得知情況后,主動幫她申請了“春蕾計劃”助學金。“這真的猶如雪中送炭,緩解了我們家的經濟壓力。當地婦聯的阿姨也時常打電話詢問我的身體情況,並不時上門慰問。婦聯阿姨還囑咐爸媽帶我去大醫院好好查查,避免舊傷反復發作。”
聽了婦聯工作人員建議后,蔣義紅父母決定帶她到西安紅會醫院做徹底檢查。與此同時,考慮到手術后完全康復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蔣義紅便向學校提交了休學申請。
經再次診斷,蔣義紅被確診為骨樣骨瘤,並非之前診斷的骨髓炎。此后,經過一年的治療調理,蔣義紅的身體最終痊愈。
2016年,蔣義紅重回大學校園繼續讀書。戰勝病魔不易,“重獲新生”的她更加珍惜讀書的機會,發奮學習,連續四年獲得“優秀三好學生”稱號,並獲評喀什大學“優秀畢業生”,圓滿結束了自己的大學生活。
回鄉從教 將溫暖傳遞
大學畢業后,蔣義紅回到家鄉,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當被問及選擇回鄉就業的原因時,蔣義紅莞爾一笑說:“我對教師這個職業十分向往,希望能為家鄉的孩子送去知識,為他們插上前行的翅膀,努力探索更廣闊的世界。同時,爸媽為我付出了很多,我也想回到他們身邊好好陪伴。”
作為老師,蔣義紅把讓學生健康、幸福地成長作為自己最大的快樂,把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看作是自己最重要的職責。她對學生總是滿含柔情。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發現班裡有一名女生常獨來獨往,不願意和同學交流,上課注意力也不集中時。她耐心地與其溝通后,了解了孩子內心的脆弱,時常送上暖心小禮物,鼓勵其多交朋友。她還聯系了這名女生的父母,希望父母能給孩子多一些關愛。半年后,這名女生變得開朗了不少,課堂上經常舉手回答問題,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進步。
“學校裡,還有一些與這個女孩類似情況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或是離異,或是外出打工,常年不在身邊,把孩子留給老人照顧,在這樣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性格往往比較內向,不願與人交流,需要我們老師給他們更多關注,用愛去溫暖每一個孩子。”蔣義紅說:“願將一腔熱血全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一直將愛傳遞下去。”(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侯文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