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青少年模式如何“好用愛用”(百姓關注)

本報記者  黃  超

2023年01月16日08: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2年11月30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青少年模式”使用率低等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報告顯示,有91.6%的家長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設置過此模式的未成年人和家長不到五成,其中有四成家長認為效果不夠明顯。

青少年模式2019年以來在各大視頻、游戲、直播、社交等平台試點並推廣。不少讀者表示,這一做法能夠在使用時段、時長、功能和瀏覽內容等方面對未成年人的上網行為進行規范,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上網,但具體功能有待進一步健全完善。

有家長表示,部分平台的青少年模式“攔”不住孩子接觸網上各類信息。“青少年模式開關密碼一般隻有4位,密碼輸錯次數也沒有限制。對於熟悉數碼產品的孩子來說,結合家長習慣破解密碼不是什麼難事。”北京市讀者趙女士表示,自己的密碼更換了很多次,但都被上小學的兒子破解,后來“干脆就不設置了”。

江蘇淮安市洪澤區讀者李女士則認為,平常控制孩子上網時間,到了規定時間收走手機,比青少年模式實用。而對於如何避免小孩上網時接觸不良信息,李女士表示:“就算開了青少年模式,孩子也會通過其他渠道接觸,家長不可能時刻監督孩子在看什麼。”

是否真如一些家長所認為的,管理好青少年上網時間就可以?報告顯示,38.3%的未成年網民在上網過程中遭遇過不良或消極負面信息。此外,近年來未成年人網絡游戲充值、直播打賞等行為造成經濟損失的事例也屢見不鮮。

“互聯網信息良莠不齊,有的含有誘導消費、導致沉迷等內容。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分辨能力有限,普通瀏覽模式存在危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隱患。”有業內專家表示,青少年模式不僅能夠管理上網時間,還能屏蔽不適合青少年使用的功能與內容,從根源上避免青少年遭遇不良信息,“因此,開啟青少年模式很有必要”。

關於不使用青少年模式的原因,除了有些家長認為“沒必要”,還有一部分家長是“拗不過”。“有試著用過,但孩子很不喜歡,會一直纏著我給她關掉。”湖南長沙市讀者許女士表示,“開啟青少年模式后隻能看一些幼兒節目,並不適合上小學的女兒。”

對此,不少家長認為,青少年模式不但要“能用管用”,還要“好用愛用”。記者測評發現,部分平台在開啟青少年模式后內容池貧乏且相對單一,沒有年齡分類功能。青少年年齡跨度大,不同階段的認知能力、興趣愛好、信息需求有很大區別,平台需要為未成年人分齡推薦內容,提供更精准的服務。

記者了解到,幾個主要短視頻平台的相關功能與內容池正在逐漸完善,在青少年模式下可以選擇不同年齡,從動畫片到生活科普,從手工制作到語言學習,不同年齡段推薦的內容層次清晰,內容豐富。業內人士表示:“算法推薦技術能夠幫助進行分齡推薦內容,但要想青少年模式變得‘吸引人’,還需要更多優質創作者加入青少年內容的生產,為青少年提供更多健康有趣的內容。”

近年來,圍繞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陸續出台。《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明確,進一步加強對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服務的管理,嚴格限定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服務時間﹔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設“網絡保護”專章,規定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

江蘇南京市委黨校社會學教研部副教授周進萍表示,除了法律法規和政策規范,平台也應增強社會責任感,加強自我監管,規范使用算法進行青少年內容的制定。另一方面,還應避免矯枉過正,過度或“一刀切”地調整內容非但不能起到教育引導的效果,反而會讓青少年失去興趣,應提升青少年模式的體驗質量,提高未成年人和家長使用滿意度,使其更好發揮保護未成年人的作用。

(張健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16日 07 版)

(責編:王子鋒、宋美琪)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