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分享

振東集團:以科技為中藥添翼

2023年01月09日08:45    來源:山西日報

從單一產品到覆蓋中藥、化藥及保健品,從聯合開發到自主研發,從產品研制到課題攻關,從國內聯盟到國際合作,山西振東健康產業集團這個以中藥為主導的企業發展迅猛。作為我省首家登陸創業板的企業,目前已擁有576個批文、432個品種、12個獨家產品及劑型,有237個品種被2021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收錄,已形成集種植、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健康產業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提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眼下的振東,從科研體系到人才隊伍的建設,從科研創新到成果轉化,從視野的擴展到能力的提升,正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做好中醫藥傳承工作,加強中醫藥服務創新力度,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筑牢健康之基貢獻力量。

中藥抗疫中的振東力量

振東中藥材倉儲部的牛慧軍每天都忙得腳不著地。採訪的時候,他還在清理著運輸車輛的衛生。“現在發貨前,我們都會把車輛貨倉底部先打掃干淨,保証平整,鋪設防雨底布,細致到邊邊角角,裝貨完成后再加蓋苫布,完成捆扎並認真檢查。包括與司機師傅的聯系、市場業務員的溝通,我們不僅要有各項動作,還編制了整套的業務流程手冊。”牛慧軍說,“現在我們不僅是要求貨物准時到達,對質量也卡得更嚴,上次因為車輛在長途運輸途中,苫布鬆動進水,我都受了處罰。”

牛慧軍的忙碌與疫情有關。一些中藥材品種在新冠病毒感染防治過程中有著較好的作用,這讓金銀花、連翹、藿香、陳皮、蒼術、貫眾、桑葉、蘆根等防疫中藥材的需求量急劇上升,振東這個擁有全國最大連翹種植基地的龍頭企業自然義不容辭,原料藥材緊急調配、防疫藥材庫存摸排、全天候物流轉運作業……超負荷運行的振東持續加足馬力,承擔著抗疫中藥產品的生產和保障工作。

“連翹作為我們的主打產品,已經多年單品種銷售全國第一,加工環節我們自主研發了全國最大的連翹一體化智能加工設備,保障有效成分不流失,做到全過程可追溯,提高品質、保障質量。”一樣馬不停蹄的振東中藥材公司總經理李雅妮向記者介紹,“長治市中藥材質量檢測公共服務中心就設立在振東中藥材公司,現在對每一批藥材都經過比平時更嚴格的檢驗才會放行。”

中藥能有效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縮短病毒清除時間,降低輕型、普通型病例轉為重症的幾率,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去年3月發布的“關於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專家評估會的報告”中的內容。82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2萬畝種子種苗,遍布全國6省以及省內19個縣,200多個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這是振東擔當的底氣,現在,他們建立了全國規模最大的標准化、規范化中藥材種植基地,憑借標准化倉儲、全程溯源體系優勢,保障著抗疫中藥的生產。

苦參不苦的科技含量

冬日太行山裡,萬物肅寂。平順縣羊老岩村裡,秦保林正在他的苦參地裡忙得不亦樂乎。去年秋天他連翹賣了1.5萬元,現在的苦參又有著不錯的長勢。“是中藥材幫他實現了致富。”振東連翹道地藥材開發有限公司平順基地經理王海紅告訴記者,“我們和農戶簽訂有協議,保底收購,種藥材的人越來越多,種植越來越規范,藥材質量也越來越高了。”

苦參成了“甜果”,不止在鄉親們的地頭。這種早在《神農本草經》裡就提到“主心腹結氣、症瘕積聚、逐水、除癰腫”的中草藥,被振東賦予現代科技內涵。通過重組復方、提純針劑,科研團隊圍繞抑制癌性疼痛、癌性出血,抑制腫瘤生長進行了系列攻關,現在它已成為治療腫瘤的重要藥物。作為抗腫瘤中藥注射劑,振東的復方苦參注射液在醫藥市場很有口碑,臨床使用量連續4年排名第一,去年更是實現了12.59%的快速增長。

振東依然沒有停止研究的腳步,和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等國外知名機構合作開展復方苦參注射液的作用機理研究和藥材道地性研究,對復方苦參進行深度研究和二次開發。在不懈努力下,旗下岩舒牌復方苦參注射液獲得了中國民族醫藥協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目前,振東集團已構建起北京藥物研究院、長治科技中心和國際研發中心三大研發平台,形成了科學完善的研發體系。北京藥物研究院以化學原料藥、創新藥、搶仿藥等研發領域為主,科技中心以脂質體新技術、保健食品等研發領域為主,國際研發中心聯合中、日、澳、美、阿曼等國內外腫瘤治療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成立了研究機構。

在未來發展戰略中,用於腫瘤治療的中藥依然是振東的重點發展對象。合作對象除了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以外,還有中科院藥物所、中國醫學科學院等,不斷加強和國內外知名機構的合作,讓振東在科研力量的加持下,成為了抗腫瘤領域中藥科技的領軍企業。

人才匯聚的飽和能量

去年9月,一類創新藥安喹利司片獲得國家臨床批件。這個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振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進行臨床試驗注冊申請的化學藥品,由振東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曉光和許恆團隊,針對胃癌適應証研發的PI3K/mTOR雙靶點抑制劑,是1類小分子創新藥物,與同類品種相比,具有瘤譜廣、藥效強、生物標記物明確等特點,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

圍繞企業發展,振東著力於打造梯形的產學研一體化,全力構筑新型人才建設的目標體系,時刻關注醫藥界的發展新趨勢和新動向,確定引才計劃,目前已擁有博士級專家人才近200名,其中90%集中在醫藥產業,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全面推行“一對一導師制”,成立專門的商學院,針對性地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全面提升員工的技術素質和流程的技術水准,每年培訓人才2萬多人次,公司員工每人每年接受培訓達到120課時。

從創新藥獲得國家臨床批件,到“黨參與三七功效深度研發”項目入選科技部重點專項﹔從“抗腫瘤原料藥中試基地”和“道地藥材實驗室”獲山西省科技廳立項,到成功舉辦首屆“太行論道”中藥資源論壇,助力我國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一個個榮譽伴著一串串業績,不斷記錄著科研振東的新高度。短短一年時間,振東完成了抗腫瘤制劑生產線投入使用、年產10億袋顆粒劑生產線完工、大同泰盛原料藥車間改造完工、太原安欣皮科FDA認証、大同泰盛小容量注射劑FDA認証啟動實施,這些也在推動著一個中藥企業的國際化步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醫療、衛生、生物醫藥、創新等,讓我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對醫藥企業的期待與重視。”振東集團黨委書記宋麗莉表示,“這讓我們對企業發展充滿期待,我們必將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做好中醫藥傳承工作,始終堅持研發創新、中西醫並重,圍繞皮科用藥、腫瘤中藥、中藥材全產業鏈的發展,加強中醫藥服務創新力度,護航人民健康。”(本報記者 李家鳴)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