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周叔弢:“化私為公”的愛國實業家

吳耀明 

2023年01月07日08:44    來源:學習時報

周叔弢(1891—1984年),原名明揚,后改名暹,字叔弢,號弢翁、老弢,安徽至德(今東至縣)人。他出生於官宦世家,其祖父周馥曾任兩江總督、兩廣總督等職,其父周學海曾中進士,其四叔周學熙曾兩任民國財政總長,被譽為北方工業的奠基人。作為周家第三代領軍人物,周叔弢從事工商業多年,成為北方的民族工商業代表,為我國北方實業發展、抵制外國經濟侵略、維護民族工商業權利作出了貢獻。

穩健有為的經營之道

周叔弢少時讀了十年私塾,勤奮好學、涉獵廣泛,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並接觸到西方思想文化。走出書齋后,即擔任了企業管理人員職位。1919年,他隨周學熙在青島創辦華新紗廠,任專務董事,負責監督廠務﹔1925年,任唐山華新紗廠董事兼經理,開始主持廠務,1928年又兼任天津華新紗廠經理﹔還先后擔任過灤州礦務局、啟新洋灰公司、耀華玻璃公司的董事、董事長等職。周叔弢謙虛謹慎、辦事認真、嚴於律己、勇於任事,展現出過人的經營管理才干,其經營之道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善於用人、任人唯賢。周叔弢堅持“勞於求賢,逸於用人”的方針,對廠內生產經營並非事事過問,而是依靠各方面的負責人,讓他們放手去做,與之開誠相待、關系融洽。在唐山紗廠,他倚重精通業務的副經理勞篤文﹔在天津紗廠,重用留美工程師桂季恆﹔在啟新洋灰公司,放權給副經理姒南笙。他堅持從德、才兩方面考慮人選,裁去能力和人品不合格的,而保留有工作能力又作風公正的。

其次,尊重技術、培養人才。周叔弢深知辦好工業,必須重視技術,信任科技人員。在唐山紗廠,他高薪聘請有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袁敬庄為技師兼工務股長﹔建布廠時聘請畢業於南通紡織學院、有多年經驗的洪挹之為副技師兼管布廠。在啟新洋灰公司,竭力訪求有科技知識和專業能力的人才,為企業發展打下了技術和人才基礎。

最后,優化管理、完善制度。周叔弢認為,管理企業應有一套規章制度,必須以基本經營方針為根據,依靠完善的職能班子去推行。在唐山紗廠,他改革了管理制度,廢除藝徒制、童工制,採用培訓、考試等方法,提高了工廠的管理水平﹔改進生產設備,如添加了噴霧設備、改進車間照明,提高了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還精簡管理機構,將全部非生產人員壓縮到職工總數的5%,減少了非生產性開支,降低了成本。

“化私為公”的愛國之舉

1933年《塘沽協定》簽訂后,日本入侵冀東地區,加緊了對我國華北的經濟侵略,以“不合作即不能保証工廠安全”相威脅,要求以“收購”或“入股”形式吞並唐山和天津的華新紗廠。周叔弢先是不予理睬,繼而與之展開周旋斗爭,以求保住民族企業。但隨著日本侵略不斷加深,1936年,日商強迫以低價收購了華新在天津和唐山的工廠,周叔弢不畏強暴,堅決拒絕與侵略者合作,不圖私利,憤然離職,表現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和強烈的愛國精神。辭職后,周叔弢以變賣收藏的古籍字畫度日,正如他所說“唯求潔身自好而已”。這段慘痛的經歷也讓他認識到,沒有強大的國家作保障,民族工業是不可能得到健康發展的。

抗戰勝利后,周叔弢目睹了國民黨當局的腐敗,認清了蔣介石發動內戰、實行獨裁統治的本質,對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表示贊賞。天津解放前夕,他和李燭塵與中共地下黨建立聯系,在民族資產階級上層中宣傳共產黨的政策,對穩定工商業者情緒、迎接天津解放起了很大作用。新中國成立后,周叔弢擔任過天津市副市長、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抗美援朝期間,周叔弢帶領企業向國家捐獻了3架飛機和11門高射炮,展現了忠誠的愛國主義者的一片赤誠之心。

除了實業家之外,周叔弢還是著名的古籍文物收藏家。他不以藏書、藏品為一己之物,而視之為“天下公物”。1942年,他在自編善本書目時寫道:“數十年精力所聚,實天下公物,不欲吾子孫私守之。四海澄清,宇內無事,應舉贈國立圖書館”﹔1951年,在向國家捐贈《永樂大典》一冊時寫道:“珠還合浦,化私為公,此亦中國人民應盡之天責也”。新中國成立后,他數次將自己用一生心血所藏的宋元明清善本古籍計4萬余冊和珍貴文物1200余件全部獻給國家,為中華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作出了巨大貢獻,其“化私為公,造福后人”的高風亮節,永遠為世人所景仰。在面對國家褒獎和世人贊賞時,他卻表示,“這些書來之於人民又歸之於人民,得到了最好的歸屬、最好的主人”,因此“感到無限歡快”。

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

新中國成立前,周叔弢就接觸過馬克思主義著作,先后閱讀了《共產黨宣言》《資本論》《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著作,對共產黨的主張有一定的了解。新中國成立后,他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逐步深化,堅定了跟黨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1952年,身為啟新洋灰公司總經理的周叔弢就提出過公私合營的建議,但當時因各方面條件不成熟未能實現。1953年,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公布后,周叔弢決定要在公私合營中起帶頭作用,推動啟新於1954年完成公私合營。周叔弢任合營后的啟新洋灰公司董事長,作了公私合營的表率,在全國工商業中產生了巨大影響。

1979年1月17日,鄧小平邀請周叔弢、胡厥文、胡子昂、古耕虞、榮毅仁等工商界代表人物在人民大會堂座談,共同商議發揮工商業者的作用,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並宴請大家吃火鍋,被稱為“五老火鍋宴”,成為我國工商業發展史上的一段佳話。1981年,周叔弢撰文《熱愛祖國,熱愛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60周年,文章寫道:“在我大半生經營紡織和水泥工業的過程中,對所謂‘實業救國’和民族資本的發展和局限也逐步有了深切體驗。實踐証明,走資本主義道路來救中國,是根本行不通的!”他還號召工商界同仁認清大好形勢,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來。

1983年12月,周叔弢寫下了“沒有中國共產黨,就不會有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書法條幅,表達了他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和擁護,這幅字也成為他一生的絕筆。1984年2月14日,周叔弢走完了93年的光輝一生。他在遺囑中寫道,將一萬元存款和一萬五千元國庫券“全數本息上交國家,在四化大海中添一滴水”,展現了這位愛國老人“化私為公”的崇高境界和高尚情操。

(責編:梁秋坪、黃子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