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5日09:01 來源:甘肅日報
讓農村學校有更好的食堂、干淨的廁所,讓教師留得住,讓孩子有學上……這些,都是我省廣大師生和家長的期盼,也是促進我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內容。
2022年以來,省教育廳扎實推進實施全省中小學“建宿舍擴食堂增學位改廁所”為民實事項目,多措並舉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目前,項目進展順利、落地見效。
前不久,天水市張家川縣大陽鎮中心小學教師閆喜峰搬進學校新建的教師周轉房。“在搬進新‘家’之前,縣政府還給我們購置了床、桌椅、鐵櫃、窗帘等。這份關懷,讓我更能安心地、全心地為鄉村教育貢獻力量。”閆喜峰2009年來到大陽鎮中心小學任教,和同事們擠在不足15平方米的宿舍裡,一住就是13年,這次搬遷令他特別高興。
安居方能樂教,樂教方能優教。為繼續改善農村教師工作生活條件,穩定農村教師隊伍,2022年省教育廳安排1億元,在23個重點幫扶縣農村中小學建設教師周轉宿舍925套。截至2022年9月,項目主體完工率達102.8%。通過項目實施,極大改善了我省農村中小學教師工作生活條件,起到了“拴心留人”的作用。
“學校每天早上會給每個同學發一袋純牛奶、一個花卷或饅頭、一個熟雞蛋,再加一個蘋果或桃子。”在定西市臨洮縣椒山初中,學校營養餐管理員張志義介紹著學生們的營養早餐,他負責全校3200余名學生的營養餐配餐工作。近兩年來,定西市投資近9000萬元,新建、改擴建200所農村學校食堂共6.58萬平方米,同時配齊配足食堂設備,從根本上解決學校食堂供餐、學生就餐實際問題。
據統計,2022年省教育廳共安排2.3億元,在全省農村中小學新建、改擴建食堂605個,已全部投入使用。
長期以來,農村廁所條件也是師生普遍關注的問題。為進一步優化校園環境,2022年省教育廳安排0.7億元在全省農村中小學新建、改擴建廁所261個。
天水市清水縣原泉小學師生共計2500余名,廁所蹲位隻有20個。為了改變學生如廁難問題,原泉小學在地方政府投資支持下,新建起二層框架結構水沖式廁所,淨增蹲位80余個,減少了如廁的排隊時間,並引導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愛干淨、講衛生的好習慣。
“通過近幾年為民實事項目的實施,我們給廣大師生創造了更加舒適、安全、便捷的學習生活環境,也辦出了更有品質、有溫度、有情感的教育。”天水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楊瑞峰說,為民辦實事就要往實裡辦、往深裡干。
面對群眾最關注的“入學難、擇校熱、大班額”等難題,2022年省教育廳全力推進城區學位增補項目,全面保障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已安排2.5億元在全省14個市州主城區增補25722個義務教育學位,完成年度任務的128.61%,以實際行動交出一份群眾滿意的“民生答卷”。
2022年秋季,張掖市臨澤縣鴨暖鎮一所全新的公辦小學建成投入使用,200多個學位讓周邊村社的孩子可以就近入學,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鴨暖鎮屯泉小學學生祁英才高興地說:“鄰村小朋友現在成了我的同學,我在這裡上課很開心。”
增加學位數量,除了新建學校外,平涼市還探索出“騰籠換鳥增資源”的新路子——搬遷市區6個機關單位,為5所學校改擴建騰挪用地和校舍,將甘肅省廣播電視大學平涼分校劃撥平涼市實驗小學,啟動實施整校改擴建。“如今,孩子們可以在更加寬敞、功能更加齊全、設施更加現代化的教室上課。真好!”學生家長程向紅說。
“解決群眾關心的教育問題非一朝之力,需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主要採取集團化辦學、強校帶弱校、名校辦分校等方式,來解決優質基礎教育資源不足,‘入學難、擇校熱、大班額’等難題。目前,城區增學位項目實施效果很好,2023年我們會把該項目繼續擴大,進一步解決師資力量不均衡問題。”(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蘇家英)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