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分享

紅旗渠畔廟荒村:留住青年和鄉愁 奮力打造幸福村

2023年01月03日08:53    來源:中國青年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這幾句話我反復琢磨過,這是黨中央對咱農村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久前,在紅旗渠畔廟荒村中央的千年皂角樹下,郁林英又一次向村民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郁林英是黨的二十大代表、河南省林州市黃華鎮廟荒村黨支部書記。廟荒村坐落在太行山下,紅旗渠穿村而過。“廟荒廟荒,連廟都荒”,村如其名,廟荒村十幾年前荒涼凋敝,一個300多人的自然村僅剩下70多人留守。

廟荒村集體經濟一窮二白,村裡的路是泥石路,房屋破敗不堪,靠天種地。黨的十八大以來,廟荒村的發展日新月異,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河南最美鄉村”。

黨的二十大閉幕后,郁林英回到村裡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鄉親們宣講會議精神,給大家鼓勁兒,爭取讓廟荒村的發展駛入快車道。回村不久,她就邀請北京一家鄉村規劃設計公司來到村裡,准備對鄉村旅游進行升級改造。

10年前,郁林英放棄城市生活返鄉時,村民都不看好:“一個女支書能干成啥?”“以前在那麼困難的條件下都能修成紅旗渠,現在趕上了黨的好政策,為啥不能讓廟荒村擺脫貧困?”郁林英抱著這樣的心態,“我心裡隻有一個字,那就是‘干’!”

依靠國家各項扶貧政策,郁林英和鄉親們一起加油干,用3年時間改變了家鄉面貌: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門口,裝上了路燈,家家戶戶用上了天然氣,村裡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大改善。近幾年,村裡又借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東風,開始發展鄉村旅游。如今全村每年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綜合收入超過百萬元,許多外地的村庄都組團來參觀學習。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廟荒村現在正處於爬坡過坎的時候,我就想問問大家,有沒有信心把廟荒搞好?”郁林英多次給鄉親們提出問題,也是在給自己打氣,“現在咱村有了一定基礎,可以說是站在十字路口。我想問大家一句,是繼續向前發展,還是滿足現狀、享受現有生活?”

“發展不能停,停就是倒退!廟荒還能變得更好!”初冬暖陽下,這是村民們的響應。

“眼下在咱村,垃圾分類是產業振興的第一步,要通過這項工作,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質量,為下一步民宿提檔升級、打造康養小鎮奠定基礎。”郁林英一邊翻看筆記本,一邊跟大家講自己的計劃。

“以前出門難、娶媳婦難,現在天天有人來咱村參觀。出門提起俺是廟荒村的,人家都高看一眼。”村民郭巧雲坐在一邊和別人嘮嗑,笑容滿面。

“發展民宿、打造幸福廟荒,我們信心滿滿。”村民劉明生家打造的“紅家樂”,是廟荒村建成的第一家民宿農家樂,院裡牆上張貼著很多外國友人的照片。“很多游客來俺家住宿體驗,現在我辭掉了城裡的工作,專心經營農家樂,年收入近10萬元。”劉明生的兒媳石曉紅說。

跟著劉明生,一家家特色民宿紛紛開建。一時間,廟荒村聲名鵲起,成為各類鄉村振興培訓班的實踐觀摩基地,村裡的“農家樂”在旅游旺季常常一房難求。

在外人看來,廟荒村是脫貧攻堅的明星村。然而,郁林英心裡有一杆秤:“廟荒村現在發展的問題還很多,產業發展很單一,隻有民宿和農家樂,夏天時的客流量也大,但一到冬天就沒游客了,說明服務質量還很低端,現在的發展到了瓶頸期。”

討論起廟荒村如何發展,許多村民特別是年輕人紛紛建言獻策。劉書吉說:“我覺得村裡可以再建活動場所和娛樂活動,讓旅客參與其中,住得好、玩得好。”村民劉海周說:“我想把我的民宿打造得精細一些,把服務質量提升一下。”

冬季是太行山旅游的淡季。郁林英和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商量,從現在開始到來年春暖花開,廟荒村要開展“踐行二十大,奮戰100天”行動,並列出了10項重點工作內容。其中一項就是成立房宅合作部,將村裡荒廢的老宅院利用起來。

廟荒村至今保存著完整的太行山特色民居,隨處都能看到石樓、石梯、石板房、石地、石柱、石頭牆,這些不僅是文化特色,更是記憶的符號和鄉愁的寄托,是新的旅游亮點。

郁林英最近就計劃對村裡的閑置房子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讓村民以房子入股,享受分紅收益。此舉很受村民歡迎。“所有的石頭房都是一錘一錘鑿出來的。游客見到是那麼驚訝,我們看到的是無形的力量,是自力更生的奮斗精神,也是對生活的一種激勵。”郁林英說。

許多人到廟荒村是慕名而來,因為這是唯一被紅旗渠穿村而過的村庄。當年村裡有不少老人參加過紅旗渠的修建,許多游客來到這裡是想看當年修建紅旗渠的場景。

黨的二十大結束后,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南安陽考察,他在紅旗渠考察時說:“紅旗渠很有教育意義,大家都應該來看看。”看到新聞報道后,郁林英很激動,經多方走訪,找到了林州市民間收藏家王文林,准備將其收藏的地圖、石錘、鐵錐等幾千件有關紅旗渠的文物展示出來。為此,廟荒村“兩委”專門找了一間閑置房屋,作為展示紅旗渠精神的教育基地。

“不怕窮、不怕荒,往日愚公能移山,作為紅旗渠建設者的后人,更要堅定信心一步一步往前走!”暢想未來,郁林英信心滿滿。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村裡採訪時,村西頭的幾名工人正在忙碌施工,回村創業青年劉靜偉介紹:“我正在這裡規劃建設一家高檔民宿。如今廟荒村名聲在外,我願意在這裡投資創業,也希望能為家鄉振興貢獻一己之力。”

“我們要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加大旅游產業發展﹔同時,持續擦亮‘紅旗渠精神’這一紅色品牌,形成一條集紅旗渠研學、生態觀光、鄉村旅游等於一體的鄉村研學游產業鏈,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郁林英說,走進新時代,雖然廟荒不荒了,但她深知廟荒村還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提升。

經過籌備,廟荒村紅旗渠文物展覽館計劃定於2023年1月正式開館。郁林英說:“到時候,歡迎大家都來紅旗渠看一看,來廟荒村走一走。”(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潘志賢)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