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1日08:39 來源:經濟日報
初次見到經濟日報記者羅開富,是在1984年11月7日下午。那段時間,我正在鄉政府做汝城縣文明片五個鄉鎮民兵訓練的后勤管理工作,羅開富老師由縣裡指派的3名向導帶著來到了文明鄉政府。隨后,我就帶他們從鄉政府步行回家。20分鐘后,我們進了村。當時,我奶奶正在講當年3位女紅軍送她被子的故事給我堂弟、堂妹及鄰居孩子們聽。
來到奶奶跟前,向導介紹道,“老人家,他是重走長征路……”,連“的記者”仨字都還沒說出口,奶奶就上前雙手緊緊拉住羅老師,激動地說:“你們終於回來看我了!我可等你們50年了喲!”
羅老師很驚訝:“大嫂,您說什麼?什麼叫‘終於回來看’?您是不是認錯人了?之前我沒來過呀!”
奶奶聞聲忿忿地道:“你不就是當年那位紅軍戰士,晚上和幾個小伙子一起睡在我家堂屋地上的兵嗎?就是這麼高、這麼瘦,還不承認!”
羅老師恍然大悟,笑著向奶奶解釋:“我是記者。今天來呀,就是跟著當年紅軍的腳印採訪長征故事的。我要把長征路上軍愛民、民擁軍的故事採訪出來,報道出去。”
“哦,你是記者!”奶奶這才明白過來,忙又問:“那你能幫我找到她們嗎?她們答應會回來看我的,請你告訴她們,我很想念她們!我今年81歲了,現在有吃有穿,也有被子蓋,不需要她們送被子什麼的了,就想再和她們見個面……”這時的奶奶已泣不成聲,哽咽地訴說著,羅老師和在場的人也都抹著眼淚聆聽。
一個小時后,“半條被子的故事”採訪完成,羅老師告別時,握著奶奶的雙手說:“我一定向老紅軍匯報,想辦法找到那3位給您半條被子的女戰士,這也是我的心願!”緊接著又問:“大嫂,剛才您說起共產黨和紅軍那麼多的好,他們在您心裡是什麼樣的人?”
奶奶提高了嗓音:“什麼是共產黨?什麼是紅軍?他們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我們窮苦老百姓的好人!”
羅老師離開沙洲村當月,經濟日報就先后發表了他採寫的《三位紅軍姑娘在哪裡》和《當年贈被情誼深,如今親人在何方》兩篇報道。文章連續見報,引起了鄧穎超、蔡暢、康克清等老紅軍的關注和各家媒體的重視。1985年農歷正月前后,《解放軍報》等數十家媒體前來採訪。很快,我們又收到了鄧穎超等老紅軍和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師生托羅老師送來的還願新被。遺憾的是,當羅老師帶著被子趕到村裡時,奶奶卻在幾天前去世了。臨走前,她還惦記著紅軍女戰士們,並囑咐我們,“黨和政府是最好的,一定要把我的話給后輩傳下去”。
至今,羅開富記者已先后來沙洲村9次,我們也和羅老師結下了深厚情誼。在經濟日報和羅開富記者的不懈努力下,當年奶奶和3位女紅軍這段“半條被子的故事”已是家喻戶曉。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深情講述了“半條被子”的故事﹔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更是不遠千裡親臨沙洲考察,教導我們說,“半條被子的故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本色。並囑托我們要用好這樣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現在,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沙洲已經建成為“國家4A級紅色旅游景區”,紅色旅游業蓬勃發展,日子越過越紅火。正如我堂弟朱小紅(徐解秀之孫)常說的,過去紅軍給了我們“半條被子”,現在黨給我們帶來了幸福日子。我們要繼續把沙洲村的故事講給全世界聽,讓“半條被子”的溫暖永遠傳承下去。
(作者系湖南汝城縣沙洲村村民、徐解秀老奶奶長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