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09:23 來源:青海日報
青海電子材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一台台生箔機在各自“定制化工作間”中滿負荷運轉。本報記者 張慧慧 攝
“我們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浪潮,緊盯‘建設一流鋰電銅箔企業’發展目標,在黨建引領下,不斷激活非公企業發展動能,為青海‘千億鋰電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12月27日10時,青海電子材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阿力再一次走進生產車間,與企業職工面對面交流,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這種宣講既‘解渴’,又鼓勁!”“‘車間宣講會’就是給我們一線員工的政策‘大禮包’。”……連日來,阿力每一次深入淺出的宣講都讓職工備受鼓舞。
作為“青海省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示范點”,青海電子材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黨委牢牢把握“抓黨建促發展、抓發展強黨建”主基調,切實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不斷實現銅箔技術向深厚積累,銅箔產品向極薄研發,以厚積薄發之勢奏響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篇章。
黨建為“綱” 讓產業鏈“活”起來
“把黨的旗幟豎起來 讓黨員形象亮起來”“黨建也是生產力 抓好黨建添活力”“黨員亮身份 服務亮承諾 工作亮標准 擔當亮作為”……在一面面黨建文化牆和懸挂在走廊上方的“吊旗”點綴下,企業濃厚的黨建文化氛圍扑面而來。
阿力告訴記者:“打造黨建文化長廊是企業探索黨建文化學習路徑的舉措之一,通過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宣傳黨建知識,在企業營造‘處處是課堂,時時受教育’的濃厚氛圍,讓員工在耳濡目染中漸漸把這些記在心裡,落實在行動中。”
“在這條參觀通道的建設中,我們將黨建文化與企業發展歷程結合起來,今年7月正式‘亮相’,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了濃厚氛圍。這一部分是我們專門預留的,新的宣傳展板正在制作中,很快這裡就可以充實起來,進一步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生產車間可感可觸。”阿力指著通道中一塊“留白”解釋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注重從青年和產業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加強和改進黨員特別是流動黨員教育管理。
自2007年諾德股份集團旗下青海電子材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入駐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公司黨委始終堅持加強黨的建設,做好黨員發展工作,努力樹先鋒,聚人心。
目前,公司黨委現有70名黨員,下轄四個黨支部,分別為青海諾德黨支部、制一部黨支部、制二部黨支部以及機關黨支部。其中,生產一線黨員佔60%以上,做到了企業、車間和班組都有黨員,切實把黨建工作建在了產業鏈、供應鏈上。其中,制二部黨支部書記劉春霞就是在這一過程中成長起來的。
開展“車間宣講會”、檢查切面質量、講解分切注意事項……處處都有劉春霞的身影。
“作為新時代的產業工人,我們要立足崗位,苦練技術,不斷提升業務水平並發揮‘傳幫帶’作用,這就是對二十大精神最‘落地’的學習。”劉春霞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兩個毫不動搖’,就是對非公經濟最好的鼓勵與肯定,指引了非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進方向。報告指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這為做好非公黨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必須要以高度政治責任感,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夯實基層基礎,堅持守正創新,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非公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的‘同頻共振’。”阿力說。
實干為“要” 集聚發展新動能
站在參觀通道,透過巨大的玻璃向兩邊看,一邊是生箔車間,一邊是分切車間,現代化的“高精尖”設備整齊排布。
一眼望向生箔車間,48台生箔機在各自“定制化工作間”中滿負荷運轉,生箔機控制系統上清晰顯示著速度、收卷張力、長度等。整個車間實現作業流程數字化管控,智能終端無縫採集,電子表單無紙化作業,數據實時自動匯總。另一邊的分切車間內,從烘干到分切再到收卷,工作人員根據各自崗位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這就是我們的二期項目。”青海諾德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永貞介紹道。
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公司黨委努力“破局”,把黨建工作的優勢活力轉化為企業的脫困優勢和發展優勢,助力企業擴充產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為諾德股份在青海投建的年產4萬噸動力用鋰電銅箔項目的重要部分之一,公司黨委和領導班子扎實推進青海諾德二期年產1.5萬噸動力用電解銅箔項目建設,2022年7月,二期項目建成投產。項目主打6微米以下高端動力電池用鋰電銅箔,同時可實現任意規格鋰電銅箔產品的柔性切換。
產能如何提升?從外觀看,看似與一期項目相似的背后實則“暗藏玄機”。
李永貞向我們揭秘:“事實上,青海諾德二期項目中,我們更注重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並在單機產能上尋求新的突破,就一台生箔機而言,產能增加了1/3左右。在行業頂尖生產設備、中控系統、在線檢測設備和信息追溯系統的助攻下,銅箔生產線已經實現了生產數據可視化、生產過程透明化、生產現場智能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這為企業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做大做強高檔電解銅箔產業、完善新材料產業鏈條、增強青海省鋰電產品競爭力、促進鋰電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看著眼前動力滿滿的生產線,青海諾德二期生產經理,同時也是預備黨員的趙良勇充滿信心地說:“項目投產后新增就業220人,如今整個生產系統運行良好,將逐步實現達產。相信在公司黨委的帶領下,企業訂單一定會穩中有升,我們也將把工作熱情轉化為實際行動,助力企業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創新為“基” 保持銅箔行業龍頭地位
“銅箔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輕薄化、高抗張、高延伸率。目前,我們已成功試產3.5微米超薄鋰電銅箔,這也是著眼當前市場需求進行的預研發,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說到這一突破,李永貞難掩喜悅。
研發一代、量產一代、預研一代,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產品質量達國際先進水平。從35微米至5微米,再到3.5微米,厚度不僅僅是數字的變化,更凝聚著研發人員付出的努力。
“鋰電銅箔生產雖隻有四道工序,聽起來簡單,但要做到外觀沒有瑕疵,性能優異,卻極其艱難。”青海諾德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張有勇說。
從生產線上摸爬滾打積累原始數據,到扎實做好品質檢控,再到成為技術研發團隊中的一員,不斷研究改造方案、調試各種設備和添加劑配方,一路走來,張有勇並不容易。他坦言:“生產一線的經歷對於參與技術研發可謂大有裨益。”
走進研發中心,一台智能化、高效能全自動生箔機正在等待安裝調試。“這是我們目前推進的工作之一。”張有勇說,“電解銅箔生產的核心壁壘在於電解液配方和設備調試。而對於銅箔產品的研發,從構思到落地要經歷論証、實驗、試產等諸多步驟。雖然困難重重,但我們就是要在一次次調試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進行技術革新。”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為了實現鋰電銅箔產品從有到優,由優到強的轉變,公司黨委和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在生產制造擴大規模、穩步發展的同時,逐年加大研發投入。據統計,2022年1月-10月青海諾德研發投入達6千余萬元。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從高質量發展到產業體系建設,從科技創新到人才培養,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作為青海省50強企業、全國銅箔制造的龍頭企業,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積極協同上級黨委建設好企業內的黨建工作,繼續加大銅箔技術創新力度,在成功試產3.5微米超薄鋰電銅箔的基礎上,不斷開辟發展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著力打造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新產品,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銅箔制造企業,為青海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添磚加瓦。”李永貞說。(本報記者 張慧慧)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