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7日09:03 來源:貴州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例如我們所熟知的醫保,就是通過把大家繳的錢和國家財政補助的錢放到一起,做大醫保基金池來幫助有需要的參保患者,使其能抵抗不可預知的疾病和經濟風險。參加醫保其實就是買一份安心、買一份放心,當風險來臨時,能互助共濟,能抵御風險。”
12月中旬,在銅仁市萬山區謝橋街道沖廣坪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宣講室內,萬山區委黨校副校長楊再位結合與社區居民息息相關的醫療政策,深入淺出地講解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新部署新舉措,把黨的好政策傳遞到群眾心坎上,現場氣氛格外熱烈。“我就想多了解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內容,如今我的心裡更亮堂了。”盡管已不是第一次來“聽課”,84歲的老黨員徐澤棣仍聽得十分入神。
群眾在哪裡,宣講陣地就延伸到哪裡。沖廣坪社區以“移動講堂”為主要形式,把宣講課堂搬到社區廣場、文明實踐站所,用“家常話”講清“大道理”,把黨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群眾家門口。“除邀請理論專家到社區宣講外,我們還通過‘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基層治理機制,組織各網格黨小組組長認真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活動,將黨的好聲音傳遞進千家萬戶。”沖廣坪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劉玉芬說。
為深入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走進基層走進社區,連日來,貴州各地積極行動,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社區工作實際相結合,從人民群眾最關切的事情著手,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創新治理機制,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幸福美好。
黔西南州義龍新區頂效街道樓納村通過黨員干部帶頭學、帶頭講、帶頭干,將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與謀劃當前重點工作結合起來,聚焦鄉村振興項目實施、民生保障、產業發展等方面,深入群眾家中、田間地頭、項目現場訪民情、察實情,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
黔西南州冊亨縣納福街道錦福社區通過面對面宣講的方式,紅色故事宣講員圍繞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光輝歷史中的紅色經典故事,結合自身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心得體會,深入淺出地為繡娘們上了一節生動的黨課,引導繡娘們把傳統民族手工技藝傳承好、發揚好,為冊亨刺繡產業貢獻力量。
黔東南州鎮遠縣新城社區通過入戶訪談、集中培訓、知識講座、社區夜校等多種形式,引導社區居民牢固樹立“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理念,把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自覺意願和行動。同時,該社區通過接管物業,帶動居民就近就業,逐步將物業發展成為黨組織聯系群眾的重要平台和推動基層治理的重要載體,架起黨聯系基層社區群眾的重要橋梁。
為將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論斷、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講生動、講明白、講透徹,貴州各地持續創新宣講方式,將“熱氣騰騰”的黨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群眾心坎上,讓“群眾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同頻共振。
銅仁市萬山區下溪鄉報溪村通過“圍爐宣講”,和群眾面對面聊變化、話發展、說體會,以冒熱氣、接地氣、聚人氣的宣講方式掀起學習熱潮,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黔東南州凱裡市鴨溪街道月塘社區通過開展文藝宣講活動,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融入群眾喜聞樂見的一場場節目中,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出特色、“講”到深入,“聲情並茂”地融入群眾心中。
黔東南州黃平縣谷隴鎮苗嶺社區依托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特色,將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功底且會講苗、漢“雙語”的社區干部和群眾組成黨的二十大精神“文藝+雙語”宣講組,下設有少數民族歌舞合唱隊、表演隊、蘆笙隊等,用群眾聽得懂、願意聽的少數民族語言和事例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
為更好地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讓群眾聽得懂、記得住、能領會,12月8日,遵義市余慶縣融媒體中心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小分隊走進白泥鎮團結村,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宣講+文藝+快板”形式,精心創作了快板節目《學習二十大 鏗鏘竹韻聲》,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
12月8日,銅仁市思南縣麗景社區通過理論專家講理論,先進典型講實踐“理論宣傳二人講”,將理論高度和實踐深度有機結合,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更加有聲有色,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走深走實、入腦入心。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省廣大社區工作者紛紛表示,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心用情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凝聚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攜手共創基層治理新局面。(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偉)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