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分享

湖南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支撐經濟行穩致遠

2022年12月23日09:06    來源:湖南日報

12月14日,渝廈高鐵益陽至常德段的G5874次列車駛入益陽南站。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郭立亮 攝影報道

平益高速全線通車,成為湖南第一條“智慧高速”﹔長益常高鐵全線開通在即﹔長贛高鐵建設正式啟動,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將實現空鐵一體化﹔長沙地鐵3號線南延線通車試運行,未來長沙和湘潭市民坐地鐵半小時就可以串門……

今年來,湖南積極應對疫情等沖擊,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穩經濟的關鍵舉措,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支撐經濟行穩致遠。

1至11月,全省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1.0%,增速比去年全年快7.9個百分點。

基礎建設快馬加鞭,高鐵成環近在眼前

12月9日,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T3航站樓F大廳首塊結構板混凝土澆筑完成封頂,整個T3航站樓工程建筑主體逐步成型。

作為湖南十大基礎設施項目之一,長沙機場改擴建項目同時也是全國重要的民航機場綜合交通樞紐項目。

T3航站樓今年2月開工建設,預計2026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將成為國內交通接駁方式最多、無縫換乘效率最高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樞紐。

抓項目,穩投資。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湖南今年搶抓政策機遇,牽住項目“牛鼻子”,為穩住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

為用好用足相關政策和工具,支持重大項目建設,我省成立了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制工作專班,通過聯合辦公、並聯審批等,提高工作效率,推動項目盡早開工。

今年來,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頻頻刷新“進度條”。

耒宜高速擴容建設正酣﹔犬木塘水庫工程九龍嶺隧洞6號支洞順利掘進到主洞﹔高標准農田建設現場,人工機械齊上陣,鋪設機耕道、修砌水渠。

12月26日,渝廈高鐵常德至長沙段將全線開通。屆時,常益長高鐵將與黔常鐵路、張吉懷高鐵、滬昆高鐵等共同組成環湖南快速鐵路通道,串聯起長沙、益陽、常德、張家界、吉首、懷化等地,在湖南省內形成高鐵大環線。長株潭都市圈、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與大湘西旅游圈“串珠成鏈”,形成全省“4小時經濟生活圈”。

城鄉面貌蝶變,民生幸福加碼

清晨,長沙市天心區融城公園傳來悠揚的薩克斯聲,周圍晨練的市民隨著旋律舞動。

融城公園是一座典型的“口袋公園”,小而美,面向公眾開放。

目前,湖南正在持續推進“口袋公園”建設,力爭到今年底,全省新增至少60個面積在400平方米到1萬平方米不等的“口袋公園”,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不斷提高城市人居環境質量。

城鄉建設蝶變,民生幸福加碼。

在長沙湘江“一江兩岸”,湘雅路過江通道、香爐洲大橋、興聯路過江通道、暮坪湘江特大橋等4條過江通道建設正大干快進,建成后將有效緩解長沙中心城區早晚高峰過江難。

湘雅路過江通道位於三一大道與營盤路之間,通車后,開福區居民不用再從營盤路隧道、銀盆嶺大橋繞行。而香爐洲大橋距三汊磯大橋9.3公裡,是目前湘江跨度最大的獨塔斜拉橋,預計2023年底具備通車條件,屆時將有效串聯河西的高鐵西城、望城經開區、大澤湖、月亮島、丁字灣等片區,助力望城邁入“湘江時代”,加快長沙河東、河西聯動協調發展。

城市通道越來越多,農村公路網越織越密。

邵陽市新寧縣崀山,一條全長13公裡、路面寬5米的臍橙產業路,為臍橙產業觀光旅游、產業加工注入活力﹔株洲市炎陵縣實現“炎陵黃桃”主產區各鄉鎮(場)之間、村組之間“半小時交通圈”,黃桃銷售運輸成本大幅降低。

湖南廣袤的農村地區,一大批鄉村產業路、旅游路、資源路涌現,農村公路與產業、旅游、文化融合發展,形成優勢互補,讓鄉村振興動能更足。

產業布局在“路”上,經濟發展在“路”上。隨著更多的農村公路通村達組、循環成網,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將逐步打破,鄉村全面振興步伐將越走越快。(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可心)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