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3日08:52 來源:河北日報
近日,在中信戴卡鋁車輪六號工廠,工作人員正在例行巡查輪轂生產線運轉情況。河北日報記者 孫也達攝
【關鍵詞】
制造強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新聞現場】
近日,走進位於秦皇島的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戴卡”)鋁車輪六號工廠,記者對傳統熱工車間“機器轟鳴、人聲嘈雜”的固有印象瞬間被打破。
生產線上,一群機器人“舞者”正揮動手臂、靜靜起舞。鑄造運轉、自動銑毛刺、自動插拔塞……在它們手中,一隻隻輪轂經歷了從毛坯到成品的精彩蛻變。
環境像電子工廠一樣干淨整潔,生產線如流水般順暢。中信戴卡鋁車輪六號工廠經理李志廣說:“這些觀感上的愉悅,都離不開背后硬核的‘智造’支撐。”
李志廣介紹,鋁車輪六號工廠項目年產鋁合金車輪300萬隻,其中80%以上為高端產品,“這裡是中信戴卡探索數字化轉型的集大成者,2021年成功入選‘燈塔工廠’,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全球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的最高水平。”
在熱工數字化管控中心,記者看到,屏幕上顯示著設備運轉和關鍵工序的運行狀態。通過安裝在壓鑄設備上的傳感器,中心可以實時採集和分析數據。
“就拿調刀來說。傳統生產線上需要人工不斷調整加工刀具以保障產品精度,需要考慮的尺寸點位都是成尺寸鏈的,每動一個其他都受影響,存在一定的失誤可能。”李志廣說,現在通過對產品全尺寸精密測量結果進行智能分析,電腦可自動計算最優刀補調整方案,員工確認無誤后隻需一鍵發送,機加單元“接收”后就能自動調整。“不僅提高了一次調機成功率,還減少了40%人工介入導致的生產時間中斷。”
在檢測環節,記者看到,一隻隻輪轂從壓鑄線上出來后,又排隊去了X光工序“體檢”。
“過去,工業檢測是通過X光探傷形成圖片,由人工對照標准照片進行抽檢。”李志廣說,“這就像醫生看CT片,精神稍有放鬆就可能出現錯漏。”
為最大限度減少“人為失誤”,中信戴卡將AI識別技術應用到工業檢測中,基於大數據和千萬量級圖片訓練,不僅完成了90%以上汽車輪轂的自動檢測,還實現了作業人員減少50%、檢測效率提升40%,成為工業化應用的“首創性案例”。
“更重要的是,這些缺陷數據又會回傳給壓鑄設備,使其不斷學習優化,成為經驗越來越豐富的‘老師傅’。”據李志廣介紹,相比2018年投運之初,中信戴卡鋁車輪六號工廠生產成本降低了33%,設備綜合效率提升了21.4%。
制造企業通常不願意接小單、急單。中信戴卡也曾如此。
但隨著汽車生產商小批量、快速上市漸成趨勢,作為汽車整機廠的上游零部件生產商,中信戴卡必須作出改變。
在機加車間,記者看到,盡管在同一條生產線上,這些輪轂的型號和款式卻並不相同,甚至相鄰兩個就可能不一樣。
中信戴卡鋁車輪六號工廠工程師趙強說:“這是因為我們除配置12組標准單元外,還配置了12組混線自動化單元。”
趙強說,混線作業可實現多種尺寸、不同品種車輪同時加工,且不需要頻繁暫停生產線,生產靈活性可大大提高。
在涂裝區的顯示屏上,幾隻機械手臂靈活揮動,逐一進入工序的輪轂便被挨個噴涂上了不同顏色的油漆。
“這是我們全球獨有的‘島’式結構,由平面到立體三層空間分布,打破了傳統剛性的線體結構。”趙強說,所謂線體結構就像串糖葫蘆,同一時間內隻能滿足單一品種的顏色油漆噴涂﹔而“島”式結構則好比“中國結”,線路縱橫交錯,工藝通道可以任意組合。
“原來是固定噴槍,一次隻能噴一種顏色。”趙強說,現在每個機械臂能帶8個噴槍,隨時調整噴涂顏色,最多可實現32種顏色的油漆同時在線噴涂,真正做到了“千輪千樣”。
自動化、柔性化、數字化、智能化——憑借這條“快速響應”生產線,中信戴卡的最小生產批量從300件降到了1件,在保証質量的同時,使“一件訂單”的定制化生產成為可能。
“‘燈塔工廠’的關鍵詞不只是數智化。”李志廣說,可持續發展能力暨綠色低碳也是其重要的考核標准。
減少“碳足跡”,中信戴卡想了很多辦法。
——綠色產品。相比傳統鋼車輪,鋁合金車輪可以實現減重30%至50%,降低油耗7%至10%。與國內外高校加強合作,他們研發了一系列綠色輕量化輪轂產品解決方案,成為首登F1賽場的中國零部件供應企業。
——綠色工藝。以涂裝生產線為例,採用離線式粉末噴涂,相比傳統生產線實現了用電量下降5%、用水量下降15%、物料消耗降低10%至20%,粉末回收率可達98%。
——綠色管理。在六號工廠數字化運營中心,巨幅屏幕上,工廠的生產、質量、安全、能耗、設備等指標一覽無余,通過統一的數字化管理,可實現全流程監測、及時性響應。
——綠色電力。今年1月至10月,中信戴卡通過冀北電力交易平台完成6000萬千瓦時新能源交易,佔企業年用電量的15%,合計碳減排5.3萬噸。企業生產線實現100%綠電供給。
“燈塔”之光也是“希望之光”。
“目前,我們的成熟經驗已在中信戴卡全球多個工廠推廣復制。”李志廣說,“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將繼續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中找准位置、作出貢獻,讓‘燈塔’之光更亮。”
【記者手記】
“燈塔工廠”被稱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是制造業發展的風向標。
中信戴卡鋁車輪六號工廠是目前河北唯一、也是全球汽車鋁車輪行業唯一的“燈塔工廠”。透過這座“燈塔”之光,不僅能看到河北制造企業依靠創新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性成果,還能照見未來前行的方向。
當前,河北已誕生一批數智化先行企業,但部分產業的數智化水平仍有待提升。對此,“燈塔工廠”的一些實際經驗,比如打造智慧大腦、實現全流程數字化、高度柔性制造、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等,或可提供方向和思路上的借鑒。
建設制造強國,離不開一個個向高端、智能、綠色方向進發的先進制造企業。堅定不移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河北制造業必將實現由大到強的華麗升級。(河北日報記者 張懷琛 孫也達)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