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既學“一個方向” 又學“一種作風”

——從陝北公學認識黨的干部教育特色與經驗

2022年12月18日08:44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新聞網

原標題:既學“一個方向” 又學“一種作風”

陝北公學開學典禮時的校門。

  延安時期,我們黨為適應抗戰形勢和黨的事業發展需要,獨立創辦了一所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革命大學——陝北公學。毛澤東曾深刻指出,陝北公學“不在乎像其他學校那樣照著書本一章一章地來上課”,而在乎“學習到一個方向——政治方向,同時又可以學習到一種作風——工作作風”。陝北公學不僅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后勝利和新中國建設打下堅實的干部基礎,而且對此后黨的干部教育乃至我國的高等教育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明確教育目標:“抗戰的教育,也是教育上的抗戰”

  陝北公學的創辦緣於革命形勢的需要。全民族抗戰爆發后,我們黨根據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提出“一切為抗戰服務”的思想,明確“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教育上的國防准備,都是救亡抗戰的必需條件,都是不可一刻延緩的”。因此,有計劃地培養大批新干部成為黨的迫切任務之一。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大批愛國青年從全國各地奔赴革命聖地延安,邊區政府為滿足青年的革命願望和各根據地對干部的需求,組織一批教育家創辦陝北公學。毛澤東將陝北公學的辦學目標定位為“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是革命的先鋒隊。這些人具有政治遠見。這些人充滿著斗爭精神和犧牲精神。這些人是胸懷坦白的,忠誠的,積極的,與正直的。這些人不謀私利,唯一的為著民族與社會的解放。這些人不怕困難,在困難面前總是堅定的,勇敢向前的。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風頭主義者,而是腳踏實地富於實際精神的人們。中國要有一大群這樣的先鋒分子,中國革命的任務就能夠順利的解決。”毛澤東十分重視陝北公學的發展,曾多次到校發表演講,指出其“為著抗日救亡而設”。可見,正如陝北公學校史中所講:“陝北公學的成立,是抗戰的教育,也是教育上的抗戰。”

  在准確把握時代主題和現實需求的前提下,陝北公學堅持少而精的原則,積極開設革命理論與抗戰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較短的時間內培養了大量民眾運動的干部。據統計,從1937年8月至1941年8月四年間,陝北公學共培養了13000多名抗日干部,這其中有80%以上奔赴各根據地,約10%到大后方工作。毛澤東對陝北公學作出了這樣的高度評價:“中國不會亡,因為有陝公。”

  配備最優秀的教師隊伍:“廣納賢士,疏通理論”

  為及時實現培養抗戰民眾干部的目標,黨中央特別重視加強陝北公學的師資力量,通過任命制、外聘制和自己培養三種方式為學校配備了最優秀的教師隊伍。

  任命制。1937年7月,黨中央委派成仿吾、吳玉章、董必武、徐特立等辦學經驗豐富的教育家籌備陝北公學,成仿吾被任命為第一屆校長兼黨委書記。在成仿吾帶領下,包括邵式平、周純全、劉會東、金維映等十幾位參加過紅軍長征的老干部也參與到籌建工作中來,這些人成為陝北公學早期的干部班底和師資隊伍。

  外聘制。陝北公學成立后,通過多方聘任的方式邀請高層領導和知名學者來校講課。中央領導如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董必武等都曾到校作過報告,其中毛澤東先后十幾次應邀為陝北公學學員作形勢政策的報告。另外,國統區的知名學者如艾思奇、何干之、李凡夫、徐冰等都曾受邀到校授課。這些課程的設置,不僅開拓了學員視野,而且擴大了陝北公學的影響力,使其在短時間內成為與抗大齊名的學校。

  自己培養。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陝北公學還通過自己培養教員的方式解決師資力量薄弱問題。一方面成立高級研究班,用一年時間速成學習“馬列主義”等課程,作為后備師資力量﹔另一方面成立研究室,通過成立中國問題研究室、政治經濟學研究室和哲學研究室,提高青年教員的教學水平。

  設置側重政治教育的課程體系:“三分軍事,七分政治”

  與“教育為抗戰服務”的時代主題相一致,陝北公學主要進行革命的政治教育。依據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內容少而精、教與學一致的原則,學校構建了“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課程體系,區分了同時期以培訓軍事干部為主且影響較大的抗日軍政大學。

  陝北公學在課程設置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証政治教育內容的比重。學校開設的課程以政治教育為主,其中普通班開設4門主干課程,包括“政治常識”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兩門政治理論課程,“游擊戰爭”和“民眾運動”兩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主要側重馬列主義啟蒙性教育和運用這些革命理論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高級班課程門類更多,而且內容更深,涉及馬列主義基本理論、中國和世界革命史、時事形勢與政策等。

  學校非常重視引導學員對馬列原著的研讀,為每個班發放了《列寧選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斯大林選集》等,要求學員原汁原味地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另外,學校還有計劃地組織普通班和高級班的學員上黨課,將接收新黨員和有計劃地進行黨內教育作為“陝公支部最重要的工作”。

  探索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堅持多樣性與民主性相結合

  為照顧來自四面八方、水平參差不齊的學員,陝北公學探索出一套獨特的教育方法,採取靈活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適應抗戰時期復雜多變的環境。

  寓教於樂,融教育內容於形象化活動之中,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學校組織青年學員成立抗戰救亡室、文工團、評劇院、秧歌隊、劇團等各類俱樂部和團隊,採用唱紅歌、舞秧歌、說書等生動活潑的娛樂形式,以提高大家抗日救亡的士氣,爭取廣大農民的支持。

  因材施教,進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學校根據學員的文化水平劃分為普通班和高級班,分別接受不同深度的課程教育,使不同層次的學員水平都能得到明顯提高。

  陝北公學在嚴峻的戰爭環境下形成了“忠誠、團結、緊張、活潑”的革命校風。學校採用民主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注重發揮每位教員、學員在學校管理、教學方法方面的作用。學校的教育計劃、教學方法、課外活動等都由一定的民主制度討論通過,隊長、分隊長、班長也都由學生自己選舉出來。學校還建立了一種生活檢討會制度,即每星期以班組為單位開會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學員之間、學員與教員之間都可以互相提出批評意見。

  陝北公學不拘一格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大促進了學生理論知識運用能力的提升,是我們黨獨立自主探索新教育制度實踐的開端。

  (摘編自11月28日《北京日報》 尤國珍/文)

(責編:劉圓圓、陳羽)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