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6日08:45 來源:法治日報
“過去十年法治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作為十年偉大變革的親歷者、見証者、參與者,我深感榮幸與自豪。”
近日,黨的二十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陳美榮在所在黨支部,與支部黨員分享她的心得體會。
從北京參加黨的二十大回來后,陳美榮先后走進石嘴山市消防救援支隊、石嘴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等單位,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遞到各領域。
支部理論學習結束后,陳美榮馬不停蹄切換到辦案模式,閱讀卷宗,聯系訴訟雙方,詢問雙方有無調解意願,在得到雙方肯定的回答后,陳美榮寫好行政爭議調解委托書,並與大武口區行政爭議矛盾化解中心聯系。
“有了行政爭議調解中心,陳法官的工作能輕鬆一些吧?”《法治日報》記者問。陳美榮的同事崔相如告訴記者:“工作量一點也不少。”
崔相如舉例說,前段時間,大武口區法院委托惠農區行政爭議化解中心化解的4起涉及水源地整治補償的行政爭議案件,這4起案件涉及人數較多、社會影響較大,陳美榮作為跟案法官邀請惠農區檢察院參與化解,圍繞爭議焦點,實地走訪,積極聽取當事人意見,把“事理”“法理”講清。最終,4起案件的原告與行政機關達成和解協議,撤回了起訴。
“其間,陳法官沒有一移了之、撒手不管,而是強化法院與中心的互動,在案件移送前吃透案情,在案件移送后講透案情,繼續耐心做好當事人的思想工作,主動與協調化解員聯系溝通。”崔相如說,“雖說在化解中心,調解員是主角,跟案法官是配角,但陳法官這個配角的‘戲份’一點也不少。”
陳美榮告訴記者,在征求案件雙方是否願意調解過程中,有很多行政相對人對委托調解化解存有疑惑,不同意委托調解化解。同時,因為行政爭議化解屬於不同於民事糾紛調解的新業務,一些司法行政人員和調解員不可避免地產生畏難情緒。“這使我們深深認識到,行政爭議調解化解中心不僅要落實落地,而且還要盡快運行見效,才能打消行政相對人的顧慮,增強司法行政人員和調解員的信心。”
記者了解到,石嘴山市兩級法院在行政爭議化解工作中,提出發揮陳美榮“五心和十二調解法”的品牌效應,使行政爭議也能做到案結事了。短短兩個月,大武口區人民法院移送縣(區)協調化解中心,成功化解6起案件。
“五心和十二調解法”是陳美榮多年民事訴訟調解過程中不斷實踐總結形成的經驗,即在工作中要保持“公心”“清心”“誠心”“耐心”和“細心”,堅持“溝通情感、換位思考、冷卻擇機”法,“對症下藥、保全促進、証據展示”法,“附加條件、判前評斷、案例參考”法,“擔保監督、專家參與、求同存異”法,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能接受的方式處理好案件。
記者在大武口區人民法院第六法庭內看到,當事人席位相連呈圓形。“行政案件的被告當事人是行政機關,採用這種圓桌審判方式可以降低行政訴訟中當事人的對抗情緒。”陳美榮說。這種特殊的席位擺放方式正是“五心和十二調解法”的具體實踐。
同時,針對行政負責人出庭率不高的痼疾,陳美榮將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情況提供給石嘴山市委依法治市辦予以備案考核。如今,該院庭審的行政案件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90%以上。
兩年前,陳美榮申請過退休沒有被批准,單位希望她能再發揮一下余熱,做好“傳幫帶”。她說:“法官編制數額是有限的,要麼就退休,要麼就堅持好好干。”(本報記者 申東)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