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三年抗疫,我們這樣同心走過

任仲平

2022年12月15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

  工廠車間,機器轟鳴﹔大街小巷,人來人往﹔公路鐵路,車輛穿梭﹔超市商場,物豐價穩﹔廣袤田野,生機勃勃……壬寅歲末,神州大地正升騰著澎湃活力,展現出萬千氣象。

  事非經過不知難。回首過去近三年時間,我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歷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有效處置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有效應對五波全球疫情的沖擊,在病毒最凶猛的階段有效保護14億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時因勢不斷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開展抗擊疫情斗爭,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

  近三年來,我們以爭分奪秒的速度,提升防控救治的能力,提升科學戰疫的本領,等到了新冠病毒毒力、致病力的下降,迎來了疫苗接種的普及和人民群眾健康意識的提升,贏得了抗擊疫情的主動。

  近三年來,我們以枕戈待旦的堅守,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用最小的代價實現了最大的防控效果,為充分開發藥物和疫苗創造了有利條件,迎來了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種率超過90%,贏得了抗擊疫情的優勢。

  近三年來,我們以風雨同舟的意志,淬煉抗擊疫情的精神力量,無懼困難、砥礪前行,鑄就了偉大抗疫精神,贏得了抗擊疫情的信心。

  大戰大考煉真金。我們以防控戰略的穩定性、防控措施的靈活性,有效應對疫情形勢的不確定性。近三年鏖戰,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病毒弱了、我們強了,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從二十條到新十條,我們因時而動、順勢而為,抓住時機優化疫情防控政策,新的氣象正在呈現,新的變化正在發生。面對世紀疫情,我們更有實力,更有底氣,更有斗志!

  抗疫斗爭,最大程度保障了億萬人民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創造了生產生活條件和投資發展環境,最大程度彰顯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事實充分証明,我們的疫情防控政策是正確的、科學的、有效的,得到了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二)

  惟其艱難,更顯勇毅﹔惟其艱難,更彰初心。回首近三年抗疫歷程,真可謂千磨萬擊還堅勁,越是艱險越向前!

  猶記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湖北武漢這座千萬級人口的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不少方面按下“暫停鍵”。黨中央果斷決策、沉著應對,舉全國之力實施規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我們用1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恢復經濟社會發展。

  猶記2021年10月,一場疫情突至內蒙古額濟納旗,讓這個邊陲小城成為全國的關注焦點。快速流調、風險分類、封控管理、大規模轉運……一系列精准防控措施迅速落地,短時間內斬斷社區傳播鏈,保障近萬名滯留游客“疫”時無憂、上百名確診病例得到有效治療。大約2周時間,額濟納旗疫情就得到初步控制。

  猶記2022年4月,奧密克戎變異株來勢洶洶,擁有2500萬人口的上海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關鍵時刻,黨中央發出了打贏大上海保衛戰的動員令,25個省份的5萬余名醫務人員以及軍隊醫療隊員馳援,上海黨員干部群眾團結一心、連續奮戰。2022年6月1日,上海進入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階段,“那個熟悉的上海,又回來了”。

  …………

  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礡看主峰。面對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病毒變異帶來的一次又一次沖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果敢抉擇,銳意進取、攻堅克難,以科學之策應對非常之難,以舉國之力抗擊重大疫情。正是因為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充分發揮,億萬人民同舟共濟、團結一致,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仗,守住了人民生命健康的堅實防線,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疫情防控全球領先地位。

  重大歷史關頭,黨中央的判斷力、決策力、行動力具有決定性作用。第一時間作出指示“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農歷正月初一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動員﹔疫情防控關鍵時刻飛赴武漢決勝之地,發出“堅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的總攻號令﹔准確把握疫情形勢變化,及時作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因時因勢、科學決策,研究部署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措施……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的判斷、科學果斷的決策,彰顯著人民領袖的責任擔當,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指明前進方向、提供重要遵循。

  實踐充分証明,中國共產黨具有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隻要我們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就一定能夠形成強大合力,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重大考驗面前,制度優勢是形成共克時艱磅礡力量的根本保障。衡量一個國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優越,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風險挑戰面前,能不能號令四面、組織八方共同應對。從第一時間科學果斷作出決策,領導組織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大會戰,到成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派出中央指導組,建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從迅速建立全國疫情信息發布機制,健全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態化防控機制,到堅持全國一盤棋,形成統一指揮、全面部署、立體防控的戰略布局……在抗擊世紀疫情的大戰大考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展現出抗擊疫情、化解危機、應對變局的強大效能。

  實踐充分証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能夠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隻要我們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善於運用制度力量應對風險挑戰沖擊,就一定能夠經受住一次次考驗,不斷化危為機。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裡,一面面寫著“黨員突擊隊”的鮮紅旗幟,詮釋著戰勝疫情的重要密碼。難以忘記除夕夜的逆行出征,346支國家醫療隊、4萬多名醫務人員毅然奔赴武漢前線,“我是黨員我先上”折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擔當﹔難以忘記風雪中的默默堅守,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沖鋒陷陣,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在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日夜值守,讓黨旗在抗疫第一線高高飄揚﹔難以忘記復工復產的爭分奪秒,數以百萬的扶貧干部一鼓作氣、盡銳出戰啃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的“硬骨頭”,無數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奮力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廣大黨員以不變的初心與人民同心,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用行動踐行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波瀾壯闊的抗疫斗爭,書寫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合格答卷。一個結論分外清晰: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顯著優勢,能夠集聚起萬眾一心、共克時艱的磅礡力量,這是中國戰疫的根本保証。

  (三)

  2022年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0%,比三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前10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3.3%,保持兩位數增長﹔三季度,GDP同比增長3.9%,比二季度加快3.5個百分點,回穩向上基礎不斷得到鞏固。面對世紀疫情,中國經濟“穩住了”的背后,正是科學精准的防控與有力有效的統籌。

  科學決策和創造性應對是化危為機的根本方法。在同不斷變異的毒株較量中,堅持邊防控、邊研究、邊總結、邊調整,走小步、不停步,是我們的必然選擇,也是實踐証明行之有效的重要經驗。從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到常態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戰德爾塔、奧密克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實事求是、因時因勢、科學決策,九版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先后印發,二十條優化措施和新十條優化措施先后出台,確保了疫情防控的科學路徑、正確方向。

  ——正確的戰略策略,為應對疫情提供了根本遵循。常態化疫情防控后,我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為總策略,以“動態清零”為總方針,健全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態化防控機制,守住了不出現疫情規模性反彈的底線。2021年,德爾塔變異株疫情短時間內多點發生,一度波及20余個省份,我們全面激活應急指揮系統,迅速扑滅30余起本土聚集性疫情﹔今年3月份以來,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快、感染人數多,我們與病毒賽跑,快速有效處置了吉林、天津、陝西等地的聚集性疫情,打贏了大上海保衛戰﹔隨著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我們先后及時制定了二十條優化措施和新十條優化措施,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實踐充分証明,我們的抗疫戰略策略是符合我國國情、經過實踐檢驗的有效舉措,是綜合社會成本最低的抗疫方案。

  ——精准的戰術措施,為應對疫情提供了行動指南。2020年至2022年,疫情防控經歷了突發疫情應急圍堵、常態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綜合防控等不同階段。從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到科學劃定中高風險地區和管控風險人群﹔從推廣“抗原篩查、核酸診斷”監測模式,到“應檢盡檢”“應隔盡隔”“應治盡治”“應管盡管”……根據病毒的演進變化趨勢,根據實際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以及積累的臨床治療的經驗和認識,不斷優化和調整疫情防控措施,是尊重科學、尊重規律的必然選擇。疫情越是復雜,形勢越是多變,越要堅持因時因勢、以變應變。實踐充分証明,我們的抗疫各項措施是科學精准、及時高效的,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積蔓延,有力改變了病毒傳播的危險進程。

  抗疫實踐啟示,尊重科學是我們抗疫的有效武器。面對前所未知的新型傳染性疾病,我們秉持科學精神、科學態度,把遵循科學規律貫穿到決策指揮、病患治療、技術攻關、社會治理各方面全過程。我們實行中西醫結合,先后推出九版全國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篩選出“三藥三方”等臨床有效的中藥西藥和治療辦法,被多個國家借鑒和使用。無論是搶建方艙醫院,還是多條技術路線研發疫苗﹔無論是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大數據追蹤溯源和健康碼識別,還是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都是對科學精神的尊崇和弘揚,都為戰勝疫情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

  抗疫實踐啟示,實事求是是我們抗疫的重要法寶。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實際情況精准施策,根據病毒毒性、社會經濟、治療手段等綜合評判再制定相應政策、採取行動措施。我們不斷優化防控措施,每一次優化都十分審慎,都建立在此前防控實踐的基礎上,根據實踐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論証﹔每一次優化都更加科學精准,聚焦病毒特性、國際國內疫情形勢和國內外防控策略變化,因時因勢進行調整﹔每一次優化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更好地為老年人、嬰幼兒等重點人群提供保障。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根據對疫情趨勢的研判、對防控措施的成效評價,綜合考慮各方因素,我們及時出台的新十條優化措施,通過加強全人群特別是老年人群免疫接種,加強藥物和醫療資源的准備等,進一步提升防控能力,能夠更好地適應疫情防控的新形勢和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新特點,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和精准性,使防控更具可操作性和針對性,更高效地利用防控資源,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產生活和醫療衛生需求。這正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具體實踐,將為今后繼續優化調整防控策略和措施、最終戰勝疫情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抗疫斗爭貫穿求真務實的實踐品格和科學精准的防控要求,我們不僅保護了億萬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且探索出了疫情防控的“中國方案”。實踐充分証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定的疫情防控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我們的防控措施是科學有效的,是最經濟的、效果最好的,這是中國戰疫的根本支撐。

  (四)

  近三年來,面對世紀疫情,我們主動應對挑戰、不斷積累經驗,增強了防疫的本領、積累了抗疫的資源。抗疫斗爭,我們贏得了主動,應對疫情更有實力。

  “隻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筑牢筑實隔離牆,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2020年6月2日,一場專家學者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要求,“針對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

  各方面體制機制更加成熟,擁有了有效的診療技術和藥物,醫療救治、病原檢測、流行病學調查等能力在持續提升,疫苗研發和接種取得了積極進展……抗擊疫魔,我們的醫療衛生和疾控體系經受住了考驗,應對能力顯著增強、救治能力不斷提升、防疫屏障更加鞏固,讓我們無懼病毒不斷變異,為不斷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創造了條件,為億萬人民最終贏得抗擊疫情的全面勝利筑牢了堅定信心。

  ——持續完善,應對能力顯著增強,讓我們掌握了戰疫主動。

  我們建立起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各地區各方面各負其責、協調配合,集中統一、上下協同、運行高效的指揮體系,為應對疫情提供了有力保証。全國各地成立由黨政主要負責人挂帥的應急指揮機制,自上而下構建統一指揮、一線指導、統籌協調的應急決策指揮體系。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這樣的疫情防控指揮體系,保証了我們能應對好各種復雜局面。

  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我們不斷補上公共衛生體系的短板。這樣的數據,見証為億萬人民構筑起的健康堤壩:成立32萬個村(居)民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准2022年達到84元,截至2021年底累計建成社區醫院超過2600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7.7萬個……統一布局、關口前移,分級分層、有效協同,這樣的公共衛生防護網,保証了能穩穩兜住14億多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持續攻關,救治能力不斷提升,為我們帶來了戰疫時機。

  2021年3月,國家藥監局應急批准清肺排毒顆粒、化濕敗毒顆粒、宣肺敗毒顆粒“三方”成為“三藥”上市。“三方”是治療各型新冠肺炎的通用方劑,來源於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幾個經典名方,是新冠肺炎救治“利器”。面對大考,中醫藥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抗疫答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指出:“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的佔比達到92%。湖北省確診病例中醫藥使用率和總有效率超過90%。”從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到檢測試劑快速問世,再到診療方案接續更新,我們對重症病毒型肺炎的救治能力已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不打無准備之仗。2022年12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的一組數據,讓人們更有信心:目前,全國的重症醫學床位總數是13.81萬張,接近10張/10萬人的水平,重症醫學的醫師總數是8.05萬人,重症專業的護士達22萬人。同時,各地的方艙醫院,也正在“升級改造”中,將變身成為具備一定的治療功能的亞定點醫院。醫療資源的准備,正是我們做好下一階段醫療服務工作的“先手棋”和“關鍵棋”。

  ——持續努力,防控屏障不斷鞏固,使我們培厚了戰疫家底。

  “讓我們一起苗苗苗苗苗……”這句改編自網紅歌曲的接種新冠疫苗口號,讓很多人印象頗深。國內外研究和防控實踐証明,接種疫苗是在疫情廣泛傳播情況下降低人群重症和死亡的最有效手段,是直接決定一個社會能否抵御疫情沖擊的關鍵變量。遭遇疫情以來,我們加強疫苗研發科技攻關,超常規開展新冠疫苗應急審批,已有13款新冠疫苗獲國家藥監局批准附條件上市或被納入緊急使用。同時,科學規范、安全有序地開展疫苗接種工作,啟動新冠疫苗序貫加強免疫接種。截至目前,我國全人群的疫苗接種率,3—17歲已經達到97.5%,18—59歲已經超過了95%,在全世界屬於比較高的水平,規模和速度超過全世界其他任何國家。

  每個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群眾掌握疫情防控知識,這是切斷傳染病傳播、控制流行的重要環節。近三年來,我國持續加強健康科普,開展健康教育,對公眾關心的病毒傳播途徑、規范消毒、個人防護等方面知識進行解讀,推動廣大群眾掌握防控的健康知識,減少恐慌情緒,增強防控信心。“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風、不聚集”,廣大居民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營造衛生整潔、文明有序、健康祥和的環境,用千千萬萬個文明健康的小環境筑牢疫情防控的社會大防線。

  阿爾法、貝塔、伽馬、德爾塔、奧密克戎……面對不斷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我國經受住了全球多輪疫情流行的沖擊。經過近三年努力,我們有條件、有機制、有體系、有隊伍、有藥物,為奪取抗擊疫情全面勝利奠定了基礎。

  (五)

  近三年來,面對世紀疫情,我們不斷調整措施、做好統籌兼顧,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用最小的代價實現了最大的防控效果。抗疫斗爭,我們贏得了優勢,應對疫情更有底氣。

  驚濤駭浪中把舵導向,大戰大考前運籌帷幄。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時指出“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強調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彰顯了我們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信心和決心。事關億萬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就沒有商量的余地﹔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就要全力以赴落實。

  “生命重於泰山。”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中國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標准。全國范圍調集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從出生僅30多個小時的嬰兒到100多歲的老人,從在華外國留學生到來華外國人員,每一個生命都得到全力護佑,人的生命、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得到悉心呵護。從世界范圍來看,中國人受到疫情的影響是全球最小的。事實証明,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們有效應對了五波全球疫情的沖擊,讓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為優化疫情防控政策贏得了寶貴時間、創造了有利條件。

  防疫關乎生命,發展關乎生計。要防疫還是要經濟?對闊步行進的新時代中國而言,這從來不是一道單選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是一個整體,要一體認識、一體落實、一體評估,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力爭實現最好結果。”應對世紀疫情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既要保生命、保安全,也要保經濟、保民生,精准處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辯証關系。2020年,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達114.4萬億元,佔全球經濟總量比重超過18%﹔今年國民經濟總體延續恢復態勢,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保持穩定。疫情防得住,經濟才能穩得住,人民生活才能平平安安,經濟社會發展才能平穩健康。確保疫情不失控、經濟不失速、安全不失守,這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題中之義。

  如何看待我國近三年抗疫斗爭?關鍵要算大賬,算總賬。

  ——抗疫斗爭要算經濟賬,更要算生命賬。人命關天,生命無價。在大流行的疫情面前,保障更廣范圍、更大人群、更為長遠的利益,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疫情不可避免對經濟運行造成沖擊,但是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們不惜一切代價,什麼都可以豁得出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醫療資源數量、醫學技術水平雖然都有一定差距,但這兩年人均預期壽命穩步上升,2020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93歲,較2019年上升0.63歲,2021年則提高到78.2歲。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科學有力的疫情防控政策舉措功不可沒。

  ——抗疫斗爭要算眼前賬,更要算長遠賬。從短期看,每次以快制快處置突發疫情,嚴防外溢擴散和規模性反彈,難免會對發展造成一定的暫時影響,但放眼長遠,換來的則是更健康持久的發展。疫情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同時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智能制造、無人配送、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巨大成長潛力,網絡購物、生鮮電商、在線教育等新興業態快速發展,為科學防控、復工復產、民生保障等提供了有力支撐。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就能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

  ——抗疫斗爭要算局部賬,更要算整體賬。科學分析形勢、把握發展大勢,就必須堅持用全面、辯証、長遠的眼光看待當前的困難、風險、挑戰。疫情一定程度上給生產生活造成不便,但是隨著疫情防控優化調整措施的逐步有序推進落實,中國經濟增速將會持續回升。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變。

  讓世界矚目的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近三年來我國走出了一條精准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辯証之道。不僅保護了億萬人民的生命安全,還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我們用中國的制度優勢和堅實國力,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同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這就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成績。

  (六)

  近三年來,面對世紀疫情,我們振奮精神、鼓足士氣,億萬人民同舟共濟、心手相牽,鑄就了偉大抗疫精神。抗疫斗爭,我們贏得了信心,應對疫情更有斗志。

  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舉行之際,一段視頻在網上刷屏:長安街上,鐘南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四位抗疫英雄乘坐禮賓車,在國賓護衛隊的護衛下前往人民大會堂。網友紛紛留言:以國之名,致敬!國家表彰的,是一種懸壺濟世、舍己為人的責任擔當﹔人們致敬的,是一種敢於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境界。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戰風斗雨凝結而成,攻堅克難沉澱而來,一個人擁有了這樣的精神,必能一往無前﹔一個民族擁有了這樣的精神,必將戰無不勝。

  ——抗疫斗爭,激發了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精神。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面對生死考驗,面對長時間隔離帶來的巨大身心壓力,廣大人民群眾生死較量不畏懼、千難萬險不退縮,或向險而行,或默默堅守,以各種方式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全國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個人冷暖、集體榮辱、國家安危融為一體,“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願紅”迅速集結,“疫情不退我不退”,誓言鏗鏘,丹心閃耀。14億多中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肩並肩、心連心,繪就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時代畫卷!在這次抗疫斗爭中,14億多中國人民顯示出高度的責任意識、自律觀念、奉獻精神、友愛情懷,鑄就起最強大的精神防線。

  實踐充分証明,中國人民具有不屈不撓的意志力,是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隻要億萬人民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在黨的領導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充分激發廣大人民頑強不屈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夠發揮出攻堅克難、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能量。

  ——抗疫斗爭,堅定了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信念。2021年初,一張名為“移動的雕塑”的照片刷了屏:十幾位大連海洋大學師生志願者,躬身向前推著一輛滿載防疫物資的三輪車,在陡坡上迎著風雪艱難前行。危急時刻,又見遍地英雄。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而自己錯過救治的醫院院長,永遠無法向妻子兌現婚禮承諾的丈夫,犧牲在救治崗位留下幼小孩子的媽媽……各條戰線的抗疫勇士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困難面前豁得出、關鍵時刻沖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眾生。面對疫情,中國人民沒有被嚇倒,而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壯舉,書寫下可歌可泣、蕩氣回腸的壯麗篇章!

  實踐充分証明,中華民族能夠經歷無數災厄仍不斷發展壯大,正是因為在大災大難前有千千萬萬個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隻要我們繼續發揚擔當和斗爭精神,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在機遇面前主動出擊,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抗疫斗爭,彰顯了天下為公、命運與共的胸懷。“感謝中方為巴基斯坦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寶貴幫助,中方提供的疫苗不僅拯救了巴人民,也拯救了巴經濟”……2022年2月6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同習近平總書記的面對面會晤中,時任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表達由衷感激之情。面對全球疫情,中國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傳遞出一個發展中大國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為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的大格局、大擔當。與180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方案,向34個國家派出38支醫療專家組,向150多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提供大量抗疫物資,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2億劑次新冠疫苗……中國以實際行動幫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誠願望!

  實踐充分証明,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隻要我們堅持胸懷天下,共同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一道努力落實好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攜手同心、行而不輟,就一定能共同坐上新時代的“諾亞方舟”,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 面對不確定性,我們惟有以自己的確定性去應對。抗疫斗爭進一步彰顯了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中國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中國人民斗志昂揚,我們有充足的底氣和能力應對前進道路上的不確定性,在偉大斗爭中不斷贏得偉大勝利。

  讓我們繼續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最可貴的是信心,最需要的是斗志。抗疫斗爭具有復雜性、艱巨性、反復性,是實力的較量,更是意志力的比拼。我們既要採取越來越科學、越來越完善、越來越精准、越來越有效的策略舉措,也要保持堅定果敢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決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拼勁,凝聚共識、堅定信心、增強斗志,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更有信心、有能力奪取抗擊疫情的全面勝利。

  讓我們繼續凝聚奮進偉力,匯聚戰疫合力。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世紀疫情防控沒有旁觀者,沒有局外人,全社會都是參與者,每個人都是一道防線。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打好人民戰爭,加強信息發布,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及時解決群眾實際問題,凝聚同心戰疫、共克時艱的強大力量。從優化調整隔離方式,到加快推進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種,從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情況摸底及分類管理,到保障社會正常運轉和基本醫療服務,我們還需要把各項優化措施抓得更細、做得更實,始終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摧傷雖多意愈厲,直與天地爭春回。”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之所以偉大,根本就在於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從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斗。從苦難輝煌中走來,奮進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更加美好生活的前進步伐不可阻擋!

  (七)

  歷史會鐫刻下這一筆。

  2022年2月4日,北京。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拉開帷幕,向全世界發出“一起向未來”的和音。這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表示,在這麼嚴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舉辦了一次偉大的冬奧會,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果。

  2022年11月30日,“天宮”。神舟十五號乘組與神舟十四號乘組“勝利會師”,6名航天員在中國人自己的“家園”裡留下一張大合影。激動萬分的時刻,承載中華兒女對浩瀚星空的向往,標注中國航天的堅實足跡,續寫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

  回首過去,有涉灘之險,有爬坡之艱,有闖關之難,但我們在戰勝一次次考驗中成長,在克服一場場危機中發展,讓希望的陽光照亮未來。經受世紀疫情大考的中國人民,更加懂得“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也更加明白“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凝聚奮進偉力,擁有14億多人民的東方大國必將戰勝艱難險阻﹔堅持團結奮斗,走過5000多年文明歷程的古老民族必將永葆生機活力。

  黨的二十大制定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學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全力掃除新冠疫情陰霾,全力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發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勝利終將屬於英雄的中國人民!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15日 01 版)
(責編:唐宋、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