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2日09:32 來源:青海日報
枸杞採摘勞務品牌帶動越來越多的群眾從事枸杞採摘實先就業致富的行列。 本報記者 張洪旭 蘇烽 攝
就業是民生之基、民生之本,是關乎社會經濟穩定發展,關乎群眾實現高品質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厚植於人民群眾是推動人社事業發展的根本,海西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更高質量推進全州就業再就業工作作為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目標,用實實在在的成效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冬日裡,高原上室外寒冷刺骨。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務服務大廳裡,前來辦事的群眾在舒適暖和的等待區休息,對面開放式的服務窗口工作人員提供著熱情的服務,就業、社保等公共服務應有盡有。
“快過年了,最近也沒法到外面打工。就想著能不能在這裡找點工作。”家住德令哈市平原村的吳六斤前不久剛從外地務工回來,在大廳辦事人員的介紹下,吳六斤通過“青海人社通”App順利就近找到了一份保潔的工作。
提高窗口服務質量,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服務人民,是發揮人社職能的前沿陣地,更是各項工作能不能經得起百姓考驗、是否能夠落到細處、體現到百姓“心坎”上的具體表現。
“厚植民之所憂、我之所念、我之所引。”海西州人社局女黨員孔繁玉說,最近通過集中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加深刻領悟了其蘊含的深意。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我更要實干篤行,體現在崗位上,落實在行動中,積極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幫助群眾解決遇到的問題、難題。
“群眾獲取就業服務信息不及時、不精准是導致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根據群眾所需,我們不斷強化服務水平和質量。”海西州就業服務局副局長潘杰說,“學二十大精神,不能光在辦公室裡學、口頭上學,重在付諸行動,扎實推進就業工作。我們不僅在州政務服務大廳設置了專事人員,而且在全州388個村、社區設立就業聯絡員,提供就業創業政策、職業技能培訓、勞務輸轉等一線服務。”
更好地服務群眾,把就業政策落實落細到千家萬戶和工廠企業,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是海西州人社局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人社工作中的一個縮影。
“中國共產黨人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人社工作的根基和使命同樣是服務人民。要將人民群眾放在心上,海西州人社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積極踐行‘以百姓心辦好百姓事’的人社服務理念,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就業、社保、勞動、評價等方方面面急難愁盼問題,增強人民群眾的信任和信心。”海西州人社局副局長趙守軍說。
海西是青海省重要的枸杞種植基地,枸杞產業的集聚發展助推著當地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從枸杞育苗、枸杞種植、枸杞採摘、枸杞精深加工到銷售。目前,隨著枸杞產業發展體系的逐步完善,海西枸杞產業已成為帶動全省勞動力轉移就業增收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渠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城鄉就業政策體系,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流動的體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如何實施好更加貼民心、順民意的就業政策,讓群眾真正獲得實惠?海西州人社局把目光聚焦到打造“海西枸杞採摘勞務”品牌上。
過去的很多年當中,海西州當地枸杞勞務雇佣幾乎都是走的“老辦法”,枸杞採摘往往都是托熟人或親戚朋友介紹,處於零散採摘和無人牽頭管理的尷尬局面,務工人員的權益得不到保障不說,也沒有具體的規范和體系。
據介紹,海西州在近幾年枸杞用工引進和使用過程中,外省採摘工隊伍能夠吃苦耐勞、遵章守紀,而且有專人帶隊管理,勞動效率高受到種植戶的普遍青睞,隨之本地零散採摘勞動力的模式也漸漸受到一定沖擊。
勞務經濟遵循市場規律,外省採摘隊伍具有穩定、高效、專業的優勢。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自2015年以后,海西州從事枸杞採摘的務工人員中外省務工人員逐年上升,從最初的佔比39.12%到50.73%,導致本地枸杞採摘工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為此,海西州人社局按照“政府引導、部門服務、市場運作、勞務經紀人組織”的總體思路,大力宣傳推介枸杞勞務品牌、搭建勞務供需平台、強化省內東西部勞務協作、開展枸杞勞務對接、培養發展勞務經紀人隊伍等多種政策措施,全力推動“海西枸杞採摘”勞務品牌提檔升級。
劉新榮是大漠紅枸杞種植基地的負責人,自公司2010年落戶在都蘭縣香日德鎮以來,他便負責枸杞種植基地的枸杞種植、採收等工作。“特別是這兩年受疫情影響,海西枸杞採摘勞務品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既緩解了採摘高峰期的用工壓力,對本地枸杞採摘隊伍的帶動也很大。”劉新榮說,雖然疫情原因用人成本再增加,但是在政策扶持下,通過平台的精准調度,總體成本不增反降。
加大勞務品牌提檔升級、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按時兌現、農牧區勞動力就業技能提升培訓、“田秀才、土專家”培育認定、勞動者合法權益保障維護等舉措的實施,一批困擾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初冬時節,寒風凜冽。德令哈市尕海鎮泉水村的民房裡,李福文在自家后院裡打包枸杞干果准備發往內地,除了枸杞產品外,他還會把當地的藜麥、飼料、牛羊肉等特色農畜產品放到網上銷售。
李福文既是德令哈安祥枸杞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又是村裡的勞務經紀人。過去,每年8至10月份,到了枸杞採摘季節最愁的便是枸杞採摘工的招聘問題。“像我們合作社每年要吸納上千名的採摘工人,特別是頭茬和二茬的採摘季節,分身乏術。”李福文說。
“現在不但不用愁用工問題,而且政府搭建枸杞勞務用工對接平台后,勞務經紀人之間還能互通有無,隨時掌握枸杞用工信息,效率大大提高。”李福文說,以往都是採摘季前半個月先到各地招人,現在是提前就能與省內外勞務經紀人簽訂勞務用工協議,切實減輕了我們的負擔。
如今,依托全州136個基層公共就業服務站、307名就業聯絡員和“海西州手機就業服務大廳”微信公眾號等線上信息化平台,海西州已實現在5個枸杞種植主產區實時發布本地區枸杞採摘勞務用工信息,及時指導各地區人社部門動員片區相鄰的種植企業(戶)“共享”員工,並引導供需雙方建立長期勞務協作關系,通過“訂單”“定向”式勞務輸轉模式,構建保障海西枸杞採摘勞務用工的長效機制。(本報記者 蘇烽 張洪旭)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