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9日09:02 來源:湖南日報
12月6日,桃林村召開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會。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佳偉 攝
冬日的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桃林村,溪水潺潺,岸邊的鴨群悠然沐浴著暖陽,游步道上鋪滿金黃的落葉。
12月6日至7日,桃林村連開兩場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會,鎮領導、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村兩委班子成員、致富帶頭人、村民代表等聚集一堂,大家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內容,圍繞“如何進一步擦亮旅游名片、壯大特色產業”展開討論,結合自身實際為鄉村振興工作獻計獻策。
“讓大家的‘旅游飯’吃得更香”
桃林村以桃林聞名,每年2月中下旬,2萬多株桃花爭相開放,吸引數以萬計游客前來觀賞。桃林村是城步縣城前往南山牧場的必經之地,賞花漸漸火熱起來,隨之衍生出水上樂園、苗族文化表演、農家樂、民宿等產業,桃林村從一個小山村蝶變為年綜合旅游收入達800多萬元的旅游知名村。2018年以來,先后獲評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傳統村落”,2021年被確定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村”。
6日上午,桃林村村部,第一場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會開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宣講會主講人——丹口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黃智華說,“桃林村如何帶領村民實現共同富裕,同時如何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大家可以暢所欲言。”
話音剛落,邵陽市委宣傳部駐桃林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肖芳亮說:“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桃林村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擦亮4張旅游名片,即做強二月桃花觀賞項目、做大水上樂園項目、做好苗族文化表演項目、做實民宿項目,讓大家的‘旅游飯’吃得更香,實現共同富裕。”
“做好苗族文化表演項目,我覺得要重建古建筑‘桃林寶校’‘兩樹圖騰’,維修桃林民族文化園和文化展示平台,這樣就可以承接更多民俗文化表演。”桃林村黨支部書記、主任陽昌利講到這,很是興奮,“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我覺得承接文化表演也是一種增加村集體經濟的新方式,而且我們村有基礎、有文化優勢。”
作為青衣苗族支系聚居的原始古村落,桃林村苗文化底蘊濃厚。目前,村裡成立了一家古苗寨苗文化演藝公司,解決了52人就業。每逢重大節日,村裡的專業團隊為游客表演儺戲、非遺吊龍舞等。
“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后,我有了更明確的奮斗目標,將帶領更多父老鄉親涉獵民宿行業,把經營民宿的經驗傳授給大家,帶動大家致富。”回鄉創業青年、十裡桃林民宿負責人劉利紅說,“村裡民國時期的吊腳樓建筑大都保存良好,可以對這些建筑進行提質改造,變成民宿,這樣能留住更多的客源。”
“確實,我們村目前有農家樂50余家,但民宿、旅店僅5家,旅游旺季時,客人來了沒地方住。”肖芳亮說,“我們在爭取資金,對100棟房屋進行特色民居改造﹔同時,鼓勵村民參與改造,每戶將獎補2萬元,民宿經營所得90%歸村民所有,10%歸村集體。增加民宿數量,是桃林村明年創建國家3A級景區最關鍵一步。”
“我們這幫‘老把式’也要玩出新花樣”
7日上午,第二場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會在桃林村櫻桃谷百畝採摘園召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干,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發展好黃桃、百香果、桑葚等特色產業,讓錢袋子鼓起來、存款多起來。”主講人邵陽市委宣傳部駐桃林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肖芳亮說。
採摘園內,10多名村民手倚農具,全神貫注聆聽,臉上露出笑容。“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讓我倍感振奮、深受鼓舞﹔下一步,將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帶動更多村民就業。”桃林村4組村民龔石榮激動地說。龔石榮以前是貧困戶,通過種植百香果脫貧,並且帶動村裡10人就業,幫助村民年人均增收1.5萬元。
聽了宣講,櫻桃谷採摘園負責人劉冬梅說:“黨的二十大精神,對新農人是莫大鼓舞,為農業農村發展指明了方向﹔接下來,我將進一步建設好水果採摘園,帶領村民一起發展,爭取每家每戶都有一個果園。”
“你這個想法很好,我們桃林村人均耕地僅0.5畝,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土地種植果樹,發展果園經濟,既不耽誤種糧,又能創收。”肖芳亮贊同劉冬梅的想法,並指著櫻桃谷對面的山地說,“明年,村裡打算再建一個100畝的果樹基地,採取‘公司+村集體+村民’的經營模式,村民既有務工工資,還能分紅。”
旅游的火熱促進了水果的消費,這些年,桃林村乘勢而上,種植果樹300多畝,計劃將果樹種植面積擴大至500畝。
水果產量有了,銷路如何跟上,肖芳亮笑著對村支書陽昌利說:“光靠旅游帶動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這幫‘老把式’也要玩出新花樣,瞄准直播帶貨,村裡要加強與優秀網紅苗家阿濤等聯系,一起攜手將水果賣出大山。”
【基層聲音】
桃林村黨支部書記、主任陽昌利:
當了10多年的村干部,我見証了桃林村一步步變成旅游村的過程。桃林村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於社會各界的支持和村民的勤奮努力。當然,桃林村的發展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有瓶頸期,比如“民宿數量不足”的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讓我們吃了定心丸。黨中央把目光聚焦農村、支持農村,我相信桃林村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記者手記】
准確定位,農村大有可為
採訪結束的當晚,記者漫步桃林村沿河游步道,沿河兩邊燈光璀璨,流光溢彩,美輪美奐,讓人流連忘返。
桃林村有9個村民小組280戶1286人,居住苗、侗、漢、壯4個民族,其中苗族人口佔95%。該村利用地理位置優勢和原有資源,准確定位發展“旅游+特色產業”。將一、二、三、五、六組村民小組定為旅游區,將四、七、八、九組村民小組定為觀光採摘特色農業區,一個組都不落下。如今桃林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60萬元,村民人均年純收入2.5萬元以上。
其實,我省不少村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村,靠近景區或就在景區,可以發展旅游業﹔有的村,靠近城區,可以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制造業﹔有的村,有自己的傳統優勢產業,可以放心大膽將其發展壯大……隻要定位准確、因地制宜,都大有可為。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佳偉 通訊員 陽望春 肖天喜)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