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6日09:20 來源:海南日報
在海南鸚哥嶺動植物博物館,工作人員為觀眾講解。 本報記者 李天平 攝
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
——黨的二十大報告
12月5日上午,在位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鸚哥嶺片區的鸚哥嘴山腳下,生態科研人員及護林員在岩壁旁挑選了一處較為陰暗潮濕的灌木叢,再將一隻隆起背甲上長有3條明顯脊棱的鋸緣閉殼龜放生。看著這一原本“慢節奏”的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很快就鑽進了灌木叢裡,大伙原本懸著的心難得放輕鬆。
就在5天前的深夜,這隻原本喜好藏匿在熱帶雨林的鋸緣閉殼龜爬行經過毛陽管理站附近一條公路時,把正好駕車經過的村民王朝忠驚嚇得來了個急剎車,好在沒傷及它。擔心這般龜速爬行在公路附近容易被車輛碾壓,於是王朝忠趕緊把這隻鋸緣閉殼龜抱回了家,並第一時間致電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鸚哥嶺分局毛陽管理站副站長王陽咨詢喂養及妥善放生事宜。
“與其他的烏龜不一樣,這是陸生龜,平時大多在熱帶雨林的灌木叢生活,除了吃蚯蚓昆虫等食物外,但也會進水尋覓小魚蝦等。”王陽介紹,在喂養觀察幾天確認該龜無受傷及異常情況后,於是將其移交給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鸚哥嶺分局放生。據悉,平時,護林員在進村入戶開展森林防滅火宣教的同時,還經常通過圖冊和視頻的方式,對村民開展珍稀動植物的科普教育,也讓生活在大山裡的村民牢固樹立了愛護熱帶雨林一草一木、飛禽走獸的生態意識。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鸚哥嶺分局副局長唐惠海介紹,該分局轄區總面積為132.3萬畝,其中,一般控制區面積為61.6萬畝,核心保護區面積為70.7萬畝,截至目前已記錄有植物2323種,其中,國家一級、二級保護植物32種,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74種,另有大型真菌232種,以及1276種昆虫,堪稱物種基因寶庫。海南日報記者也注意到,偌大的鸚哥嶺分局轄區涉及白沙、瓊中、樂東、五指山等4個市縣11個鄉鎮,涉及村庄168個,黎族苗族群眾5萬余名,各項工作可謂千頭萬緒,又容不得半點懈怠。
唐惠海介紹,近年來,在不斷強化自身生態科研力量的同時,還吸納了大批熟悉山情、林情、村情的附近村民加入巡山護林工作中。經統計,在現有的510名護林員中,其中有453名本地村民,也不乏多個村庄的村“兩委”干部,他們在鸚哥嶺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以及森林防火等各項工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尤值得一提的是,在王偉鋒、米紅旭、王陽、符惠全等一批批長期“扎根”在鸚哥嶺的大學生及本地護林員的“探險”與積累中,相繼編纂了《海南鸚哥嶺蘭科植物圖鑒》《海南鸚哥嶺兩棲及爬行動物圖鑒》《海南鸚哥嶺大型真菌圖鑒》等具有本土特色的科普教材,並依托鸚哥嶺動植物博物館這一平台,常態化開展進學校、進村庄等各類科普教育,也讓更多未能親身走進熱帶雨林探秘的群眾更好地讀懂雨林物種基因寶庫的奧秘,也讓大家更自覺地融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的大局工作中,成為生態保護的志願者與受益者。
(本報鸚哥嶺12月5日電 記者曾毓慧)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