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昕
2022年12月04日09:06 來源:解放軍報
夜半槍聲連角起,
廣州工農兵起義。
紅旗飄上越王台,
君是當年好戰士。
這首詩是葉劍英元帥1957年為廣州起義犧牲烈士張子珍的墓碑所題寫的。詩裡,葉帥回首往事,追念烈士,以雄偉的意象、深沉的情感,把人們帶回當年槍聲驟起、紅旗飄舞的羊城街頭,再現了中國第一個城市蘇維埃政權成立時那充滿血與火的歷史畫面。那麼,在這些歷史畫面背后,作為廣州起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葉劍英元帥經歷了哪些艱險時刻,有過哪些非凡之舉呢?
一
1927年7月上旬,經周恩來同意,身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四軍參謀長的葉劍英被中共中央批准為中共正式黨員。當時,革命正處於低潮,黨組織為了保密,決定葉劍英暫時不與其他黨員發生聯系。
南昌起義爆發后,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認為葉挺、賀龍率部起事,拉走了他過半兵力,是“公然叛變”。他奉汪精衛之命,召集高級軍官開會,准備火速追趕葉、賀部隊。葉劍英感到事態嚴重,他勸張發奎開往廣東,以不追葉、賀為上策。他分析戰局,“總指揮”早就想南下廣東,實現總理遺訓,重新北伐,目前正是時機,我們原想去廣東,桂系李濟深是反對的,現在我們放葉、賀的隊伍到廣東去,李濟深招架不住,必然來請我們出兵相助,我軍便可打起“援師”的旗號,直趨廣州﹔這樣比跟著葉、賀的屁股打,兩敗俱傷,要勝一籌﹔假若在此尾追葉、賀,徒耗兵力,別說不一定追上他們,即使捉獲,我們仍無立足之地,何談北伐!
葉劍英所說正合張發奎佔據廣東的心願。他當即放棄尾追葉、賀的計劃,隻表面上追趕一程。第四軍等部追至撫州之后,即與起義軍“嗣忽分途”:葉、賀部隊由閩粵邊境直趨潮汕,第四軍改由南雄入粵。這種“追而又舍”的局面,正是葉劍英向張發奎獻計“力主不追”的結果。這使得南昌起義軍擺脫了第四軍的尾追之苦,更重要的是,第四軍揮師入粵,使我黨掌握的武裝力量——葉劍英兼任團長的第四軍教導團借機進入廣州。這是日后中共中央和廣東省委發動廣州起義的一個重要條件。
9月下旬,葉劍英到達廣州,秘密與中共廣東省委軍委負責人黃錦輝取得聯系。黃錦輝交代葉劍英的任務是,要在張發奎的第四軍站住腳跟,掌握敵軍動態﹔加強對教導團的領導,准備好暴動的武裝﹔利用敵人的矛盾,分化削弱敵人,壯大革命力量。自此,葉劍英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繼續潛伏在國民黨軍營壘,秘密投入了廣州起義的准備工作。
這時,粵、桂兩系軍閥爭奪廣東地盤的斗爭愈演愈烈。汪精衛與張發奎密謀,乘李濟深赴上海之際,以“護黨”名義,於11月17日發動倒李(濟深)、黃(紹竑)政變。葉劍英看到時機已到,即命教導團投入戰斗,一舉攻佔了黃紹竑的第八路軍總指揮部,繳獲大批武器彈藥。隨后,將這些武器彈藥秘密武裝了部分工人糾察隊。
同日,中共中央常委會通過了《廣東工作計劃決議案》,正式決定舉行廣州起義。中共廣東省委的策略是“變軍閥的戰爭為民眾反軍閥的戰爭”,號召工農兵群眾聯合起來奪取廣州政權。葉劍英得到指示后,冷靜觀察粵桂各派勢力矛盾變化,等待時機加以利用。
幾天后,李濟深、黃紹竑組成東西兩路軍,准備夾擊廣州。葉劍英覺察利用敵人內部矛盾的時機已經成熟,便趁機建議張發奎、黃琪翔集中兵力對付西路黃紹竑部。張發奎採納了葉劍英的建議,令黃琪翔率第四軍主力開赴西江一帶,進擊黃紹竑﹔其余作戰部隊也都悉數調至廣州外圍,以防進犯之敵。
12月7日,黃琪翔出征前將第四軍后方事務委托給葉劍英。至此,葉劍英“調虎離山”之計完全實現,廣州城內隻剩下教導團、警衛團和其他少數部隊。這就為共產黨人發動廣州起義創造了極好的時機。
二
廣州起義的主力部隊是第四軍教導團和警衛團。為保護和培育這兩支革命武裝,葉劍英在錯綜復雜、虎狼環伺的險惡環境中,機智果敢地與敵巧妙周旋,其過程可謂一波三折。
教導團的前身,是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成員是隨北伐軍到武漢的黃埔軍校部分師生及新學員,內有許多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進步青年。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革命軍第一方面軍總指揮唐生智欲借該校到洪山野外演習之機,將其秘密圍殲。葉劍英得知消息后,立即請張發奎出面制止了這一陰謀,並順勢將該校改編為第二方面軍軍官教導團,有近3000人,其中有100多名未暴露身份的共產黨員,並有秘密黨組織,是當時少有的革命武裝力量。此后,教導團又多次遇到被繳械的危險情勢,都是葉劍英出面周旋,加以保護,使教導團轉危為安。
10月中旬,葉劍英遵照黨組織關於准備好暴動武裝的指示,調教導團進駐廣州北校場四標營。為避免疑忌,葉劍英辭去教導團團長職務。之后,葉劍英以“老團長”的身份和教導團保持著聯系。在他授意下,教導團成立了“士兵訓練委員會”,根據城區特點,組織各連進行巷戰中的攻擊、射擊、投彈、爆破、刺槍和夜戰訓練。
進入11月,黨加快了在廣州發動起義的步伐。為了加強起義的武裝力量,黃錦輝交代葉劍英,要設法擴充第四軍警衛團。該團是第四軍新編部隊,共兩個營,軍官成分復雜,隻有少數中共地下黨員。葉劍英接到黨交給的任務后,即向張發奎提出廣州城防空虛,急需擴編警衛團的建議。張發奎此時正為工人“鬧事”、駐守廣州兵力薄弱大傷腦筋,便同意了葉劍英的建議。於是,葉劍英推薦了中共地下黨員梁秉樞擔任警衛團團長,又安排了一批共產黨人擔任團領導,並將300多名曾參加省港大罷工的工人招進該團,編成第3營。此外,各連的排長和班長也大都由教導團抽調來的進步學員擔任。
通過葉劍英的努力,我黨在廣州起義前掌握了教導團、警衛團兩支革命武裝,大大增強了中共廣東省委發動起義的信心和決心。12月7日,在秘密召開的工農兵代表大會上,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兼起義總指揮張太雷高度評價了教導團和警衛團這兩支武裝力量。
三
12月7日,廣東省委決定12日舉行起義。
就在起義即將發動的關鍵時刻,一連串危險發生了。9日,在上海的汪精衛獲悉共產黨准備暴動的情報,連發三電給陳公博、張發奎等,要其迅速解除教導團武裝。10日,為工人赤衛隊轉運武器的大安米店被敵人偵破,老板被捕后供出實情。同日,張發奎令黃琪翔部隊從西江前線趕回廣州鎮壓起義。
千鈞一發之際,葉劍英冒著風險面見張發奎,再次擔保教導團不會暴動,設法穩住事態。同時,他將敵人鎮壓起義的部署報告給黨組織,並暗中通知教導團做好准備。根據各方面情報,張太雷召開省委緊急會議,決定提前在11日起義。
11日凌晨3時30分,教導團打響了起義第一槍,震驚中外的廣州起義爆發。起義官兵高舉紅旗,兵分三路投入市區戰斗。潛伏在市內各地的3000余名工人赤衛隊員,向著指定目標發起勇猛攻擊。教導團第1營和工人赤衛隊第1聯隊很快攻佔了公安局。接著,廣州蘇維埃政府宣布成立。
葉劍英聽到起義的槍聲后,迅速趕到總指揮部,接受工農紅軍副總指揮的任命,協助總指揮葉挺等共同指揮戰斗。這時,起義軍已經控制了廣州大部分地區,但第四軍軍部等幾個據點的敵人仍在頑抗。很快,被起義軍打得暈頭轉向的敵人回過神來,大舉反扑,逐漸對廣州形成合圍之勢。
當晚,總指揮部召開緊急會議分析敵情,葉劍英、葉挺等人建議起義軍應在國民黨軍大舉反扑前主動撤出市區,以保存革命力量。這一建議得到聶榮臻支持,但因共產國際代表諾依曼反對,未被採納。
隨后,葉劍英冒著槍林彈雨,一手提著駁殼槍,一手拎著子彈袋,在長堤一線巡視布防,指揮戰斗。他還利用戰斗空隙去探視傷員,察看俘虜。12日中午,敵軍向廣州制高點觀音山發起猛攻。葉挺、葉劍英令部隊火速增援觀音山,粉碎了敵人多次反扑,奪回觀音山陣地。
12日晚,敵軍從江門、韶關、石龍等地陸續趕來,搶佔了市內主要據點。總指揮部被迫下達了撤出廣州的緊急命令。當葉劍英由前線返回總指揮部時,已是空無一人。幾天后,他在工友李運全幫助下離開廣州,前往香港。
廣州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繼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之后,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又一次英勇反擊,是在城市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大膽嘗試,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動。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起義軍民無比英勇的戰斗精神,給了中國人民以新的鼓舞。參加起義的許多領導人和保留下來的武裝力量,繼續為中國革命事業而頑強戰斗,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