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四川南充西充縣十余年來一張藍圖繪到底

深耕有機農業  推進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  王明峰

2022年12月03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初冬,四川省南充市西充縣,丹桂埡村億德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裡,成片的油菜苗長勢大好。一輛紅色的三輪車從薄霧中緩緩駛來,59歲的馮文清跟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和老伴來到地裡開始一天的勞作。

  馮文清是丹桂埡村村民,也是億德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管理人員之一。每天早上,他都會雷打不動地來到自己負責的地塊查看農作物長勢、疏通渠系……

  培養務工村民,傳統農民變成新農人

  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隻見有機油菜田綠意盎然,每隔一段距離,都有一盞黃色的太陽能滅虫燈。

  “有機水稻收獲后,稻稈制作成酵素肥還田,接著又種上了有機油菜。”馮文清取下滅虫燈的集虫罩,邊清理邊說,“我們種的庄稼都是有機的,不使用化學農藥,施有機肥、人工除草,雖然價格高一些,但是口感好,吃了放心!這大片大片的油菜,剛種上就已經被客戶預定了。”

  “自從開始發展有機農業,土地一年比一年鬆軟,產量也一年比一年提升。”馮文清說著,捧起一抔泥土向記者展示,“我就是本村的人,在基地上班已經5年了,合作社和縣上經常組織我們參加各種培訓和實地學習,我從一個傳統的‘土農民’變成了發展有機農業的新農人,現在管理著300多畝基地呢!”

  在該合作社,像馮文清一樣,從普通務工村民培養起來的管理人員已有10余人、技術骨干已有30余人。

  技術專家幫扶,摸索出有機種養模式

  “老馮,田坎上的雜草長出來了,明天得組織幾個村民割一下。田裡長勢弱的油菜,也可以適當追施有機肥了。”不一會兒,億德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馮川洋帶著新買的割草機來到基地,將機器放到馮文清的三輪車上。兩人來到基地堆肥處查看發酵情況,割下來的雜草、苕藤等都在這裡實現了回收利用。

  “把這些本來的‘廢棄物’加上酵素,經過一段時間的堆肥發酵,就變成了天然的有機酵素肥。”馮川洋說,在縣有機農業技術專家的指導下,基地經過多年試種,摸索出了一套有機種養模式:地裡3年種一次紅薯、2年種一次小麥和雜糧,田裡水稻油菜輪作,稻田養鴨魚蝦等,通過合理進行土地輪作休耕。這樣,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產量,又能保護地力,調節土壤環境、改善土壤生態,減輕作物病虫害等,逐步實現有機種養循環、綠色生態發展。

  “剛開始返鄉發展有機農業,只是想著讓家人朋友吃上健康的農產品,后來乘上了西充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的東風。這一干,就堅持了12年,也潛移默化帶動了周邊農戶,改變以往的種植養殖觀念。”馮川洋說。據介紹,目前“合作社+農戶”模式,已經發展種植基地3100余畝,帶動300余戶、1000余名農戶就近務工,人均增收近8000元。

  生產綠起來,質量提起來,鄉村美起來

  交代完近期的田地管護事項,馮川洋來到合作社的有機紅薯包裝點,挑選、稱重、裝箱……工人們流水作業,忙而有序。

  “這是我們西充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西充黃心苕,也是咱合作社銷量比較高的有機紅薯之一。”馮川洋說,目前合作社種植基地獲得有機認証面積2520畝,按照有機標准種植農產品近10種,有機紅薯、有機稻米、有機菜籽油等供不應求,10余年來積累客戶1000多家,如今年產值達2000余萬元。

  “自2003年與有機農業結緣,西充持續深耕有機農業,有機產業規模穩步提升,有機產品品質不斷優化,有機產業品牌持續打響。”西充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縣裡以有機農業為引領,構建起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培育有機農業企業60余家、有機產品商標76個,建設35萬畝糧食安全產業帶,建成有機生產基地106個、面積25萬畝,15萬畝基地、105個品種通過有機認証,有機農業年產值佔全縣農業總產值60%以上。

  生產綠起來,質量提起來,鄉村美起來。漫步在西充田野大地,鄉村振興、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這是西充10余年來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堅持。馮川洋說:“好政策一個接一個,我們越干越有奔頭。”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03日 06 版)
(責編:唐宋、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