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分享

“智慧”種植讓農戶省勁又賺錢

2022年11月30日08:54    來源:內蒙古日報

初冬時節,走進赤峰市林西縣十二吐鄉達康產業園區,3000平方米的種植示范基地內,紅果千禧小番茄花開正艷,散發誘人香味。

“以前,我家種地一年收入就幾千塊錢,現在種番茄能掙幾萬塊錢。”說起現在的收入,園區裡的農戶尹國林滿臉喜色。

近年來,十二吐鄉圍繞鄉村振興主線,以設施農業為載體建成佔地1萬畝、擁有1700棟大棚的達康多業態示范性田園綜合體,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為了能讓種植戶不愁銷路,我們每年都會組織外地客商來這收番茄。”副鄉長王宏麗介紹道,鄉裡的設施番茄產業從種到產再到銷,已形成完整閉環,現在正積極申請國家地理標志“林西紅柿”,形成全產業鏈的長效機制。

“咱自己家種的番茄無公害,在市場上受歡迎,供不應求。”十二吐村村民杲立國說,“兜裡有錢,心裡有底,日子越來越好了。”

為推動產業進一步提檔升級,十二吐鄉全力推進“智慧農業”建設工作,先后對園區1186棟暖棚改造升級,有效減輕了農戶勞動強度、提高了西紅柿精品果的產量。

“想澆哪塊地,隻需輕輕一點,就可以讓秧苗‘吃飽喝好’!自從安上水肥一體化設備,不僅澆地快,水費少了,用肥省了,番茄的品相也好了。”提到安裝的水肥一體化機,西山根村村民劉偉夸贊連連。他的大棚不僅安裝了智能水肥一體化機,還配備了自動化卷帘設備和放風機,水肥控制精准到每個地塊,實現了自動化管理。

“數字賦能,不僅破解了田間管理難題,還能實施更精准的綠色種植。根據測算,安裝了智能水肥一體機和自動防風卷帘機的大棚,節水節肥能達到30%-40%,產量增加12%以上,節支增收均在2000元左右。”十二吐鄉鄉長李宇楠介紹,截至目前,達康產業園區設施暖棚智能升級覆蓋率達到68.7%,蔬菜產量達到3.8萬噸以上,年產值突破1.2億元,讓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迸發出新的活力。

事實上,農戶得到的實惠還不止這些。十二吐鄉積極推進蔬菜交易市場智能化改造,建設全國聯網電子交易屏、電子提示牌,讓種植戶通過全國聯網設備了解當天收購行情,讓大家交易更安心、掙錢更有保障。同時,積極推進以硬果番茄、中草藥、食用菌為重點的新型綠色生態農業,全面豐富富民產業內容,為百姓致富增收探索新的增長點。目前,十二吐鄉人均收入達1.5萬元以上,行政村集體經濟年均收入17.3萬元,村民和村集體經濟實現了雙增收。

一棟棟設施暖棚立於田間、一處處種植基地前景廣闊、一戶戶村民露出笑臉……在十二吐鄉,田間小、雜、粗的傳統耕作正在向智慧、集約、系統的新型農業轉變。

【記者手記】

在十二吐鄉記者看到,隨著自動放風機、卷帘機、智能水肥一體機的應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場景越來越少見,傳統農業簡單粗放的生產方式正悄然退場。高效的機械、更加精准的管理,正在讓農業變得更加“智慧”,也讓村裡的百姓嘗到了“科技”的甜頭。

【點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致富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產業興,農民才能富。農民富,鄉村才有活力。十二吐鄉找准著力點和突破口,以產業振興為抓手,以達康產業綜合體為載體,全力推進特色產業發展,並面對新發展要求,第一時間發展“智慧農業”,提高產品品質,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型綠色農業,實現了人人增收致富腰包鼓、鄉村宜居宜業家家富的目標。(本報記者 王塔娜)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