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08:31 來源:法治日報
在家人和朋友眼裡,80后的張璐是一個隨和的人,性格很溫柔。但經過法院執行崗位10余年的歷練,張璐評價自己是“柔中帶剛”——畢竟,要經常面對執行現場的劍拔弩張,光有“柔”,是做不好執行工作的。
張璐,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執行法官。作為法院裡為數不多的執行女法官,張璐覺得女性的“柔”很多時候對糾紛化解是有利的,“很多案件,尤其是婚姻家事類案件,女法官更能與當事人共情”。
因被執行人羅某不履行生效判決義務,經過法定程序后,法院決定對羅某名下的房屋進行拍賣。然而,這套房屋的實際居住人是羅某的八旬母親王老太。一進談話室,王老太就哭訴起自家的不幸。走進王老太的房間,張璐看到了一堆堆撿回來的塑料瓶。張璐明白,這種情況下,不能簡單依靠強制手段完成房屋騰退。她一方面想方設法尋找王老太的女兒,另一方面耐心向王老太解釋拍賣原因以及法律上對她后續生活的保障問題。
看到這位女法官的真誠,王老太配合法院完成了房屋的評估拍賣工作。
當張璐帶領團隊再次上門時,情況又有了變化。門上“這裡是王某某的墳墓”幾個大字讓執行工作再度陷入僵局——王老太提出了200萬元補償款的要求,否則堅決不騰房。
面對壓力,張璐在做好房屋安置、醫療救治等周密預案后,率隊開展強制騰退。經過現場反復勸說安撫,王老太終於從號啕大哭歸於平靜,配合法院收拾了個人物品。
幾日后,王老太來法院領取生活費時,給張璐留下了一封信:“法官你曾扶著我下樓梯,大冬天站在外面陪我說了很久很久的話。房子沒了,我心裡不舒服,但我也知道我閨女要為她的行為負責。張法官,對你,我服。”
張璐認為,在執行現場,大多數時候法官並無性別之分。執行法官背后是法律,很多執行現場需要展現的不是法官的性格,而是法律的威嚴。
一起被申請人拖欠員工工資的執行案件,張璐帶領法警去該公司搜查。從現場來看,這家公司仍在正常經營,完全有履行能力。在與該公司法定代表人談話過程中,張璐發現了公司轉移資產的端倪。看到法院來人,這名法定代表人氣焰囂張:“有錢我也不給!尤其是那些告我的、申請執行的,誰申請我就不給誰發工資。”
張璐按照規定,現場發出了拘傳令,法警對這名“老賴”依法進行拘傳。過程中,“老賴”抵抗,一名法警還被劃傷了手。最后,張璐協助法警一起將“老賴”帶回了法院,對其作出拘留15天的處罰。面對法院的壓力,這名“老賴”很快向申請人支付了全部勞動報酬,案件執行完畢。
近年來,朝陽區法院案件量始終保持高位運行,執行法官年人均結案量在1000件左右,忙碌與奔波是他們的日常狀態。2020年,朝陽區法院執行局成立了北京首支非法集資類案件執行團隊,張璐主動請纓,帶領團隊集中辦理該類案件。
為提高辦案質效,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張璐帶領團隊探索總結出“一隊一庫三化四對接”的非法集資類執行案件工作模式,經過數日的搭建、測試,構建起一個集財產控制、財產處置、案款發還、聯系法官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智能辦案系統。
執行案款部分到賬后,需要按比例向投資人發還。如何又好又快向投資人發還案款?這套系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曾有一起非法集資的執行案件,2000余名投資人分布各地,他們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因聽信“集資建養老院”的宣傳,投入了大半輩子的積蓄。依托非法集資類執行案件工作模式中涉眾案件在線發還的創新舉措,短時間內,投資人在家門口的銀行領取到了執行案款,避免了路途奔波之苦。
“在大體量法院要辦好執行案件必須要創新,認真回應老百姓關切的問題,用新的方法思路解決,才能把執行工作干好。”張璐說。
近一年時間,張璐帶領團隊完成了對550余起案件、1500余項財產信息的歸集登記,執行到位並發還案款1.1億元,共涉及9986名投資人。
張璐因工作成績突出,先后榮獲嘉獎6次、榮立三等功兩次,多次被評為“優秀共青團干部”、“優秀黨務工作者”和“五好黨員”,並獲得了首屆“朝法青年先鋒”等榮譽稱號。(本報記者 張雪泓)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