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唐平冬:我想讓家鄉人都過上好日子

2022年11月29日08:43    來源:農民日報

“每隻雞跑滿100萬步才會對外銷售,我們稱之為‘跑步雞’。”浙江一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平冬告訴記者。

在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彭溪鎮外垟村的養雞基地內,一隻隻色彩斑斕的土雞在果樹林中自得其樂,湊近一看,每隻雞的腳上都套有一個白色智能溯源腳環,拿手機掃一掃腳環上的二維碼,這隻雞自出生以來的所有信息便一目了然。

每天晚上11點以后睡下,上午6時30分准時起床,6部手機總有接不完的電話,每天都能接到全國各地的上百個訂單。2022年,是唐平冬返鄉投身農業生產的第8年,忙碌的他不是在養雞基地、研發室,就是在學習交流的路上。

2014年,大學畢業后的唐平冬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留在大城市,而是響應大學生返鄉創業號召回到家鄉。走村串戶、爬山越嶺,唐平冬花了大半年時間,走訪調研了多個項目,最終決定利用家鄉的山地優勢,發展土雞養殖業。

“我們村裡山多,考慮到成本和產出,養殖土雞是比較合適的項目之一。”唐平冬告訴記者,“而且目前土雞市場有個行業痛點,消費者往往無法辨認土雞的散養情況,而養殖者也無法很好地向消費者証實是否散養。我們讓雞跑起來、統計好步數,可以針對性解決行業痛點。”

統計土雞運動步數,唐平冬的靈感來自於愛運動的朋友。為了給雞活動計步,唐平冬在研發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財力,自主研發成功智能溯源腳環,可以採集雞的環境和成長數據,嚴格把控養殖過程。

唐平冬介紹,通過智能“雞腳環”記錄活動步數,然后傳輸至物聯大數據平台,可以監控雞的養殖周期,建立健康檔案,幫助養殖戶進行智能化管理並提高飼養質量。在此基礎上,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大數據監測和分析平台,為養殖、加工、檢測、流通、營銷等環節提供一體化的數據服務。

“我們經過多輪實驗,同樣的生長環境、同樣的烹飪方式,讓雞在山地跑100萬步后再出欄,雞的肌肉更豐滿,肉質能達到最鮮美的狀態。”唐平冬說,“所以我們以100萬步作為出欄標准。”

但在深山裡養雞並不簡單,常常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唐平冬告訴記者,養殖過程中,如果不注意晝夜溫差,稍不留意雛雞就會發病,養殖團隊每天都要巡視查看﹔泰順大山裡夏天經常遭遇雷雨天氣,會導致智能溯源腳環工作不穩定,為此,他們摸索出在雞的腳上追加一個轉換器,讓數據變得更穩定。

結合養殖實際,唐平冬還探索出了“免費提供雞苗和腳環、農戶簽約養殖、公司再回購銷售”的助農模式。“我們鼓勵農戶用土地和勞動力入股我們公司,承擔養殖員的角色。”唐平冬介紹,公司將大雞舍承包給多個農戶,或者農戶自己蓋小型雞舍,由公司免費提供雞苗和智能溯源腳環,免費培訓養殖技術,達到養殖標准的雞由公司統一銷售。

“剛開始的時候心裡也沒底,擔心銷售困難。”唐平冬坦言,“后來,我們通過視頻直播,讓消費者看到雞的生長環境、每頓吃的什麼,計步器上顯示跑了多少步,結果市場接受度非常高,電商平台上一隻雞賣到198元,雞蛋每斤25元至35元,最遠還銷售到內蒙古、海南。”

“現在不用自己動手,還能收入這麼多錢,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45歲的彭溪鎮牛頭村村民唐宗靚感嘆,前些年自己養雞,有時甚至還得賠錢。如今,200畝山地入股“跑步雞”項目,去年實現分紅收入8萬元。在唐平冬的帶領下,“跑步雞”項目帶動周邊150多農戶、人均增收2萬元,原本偏僻落后的小山村變身小康村,他也因此獲評“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

“我生於農村、長於農村,對農業有理想,隻要能讓家鄉優質的農產品進入千家萬戶的餐桌,讓家鄉人都過上好日子,我就特別滿足。”唐平冬說。(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龍成)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