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分享

貴州榕江多維度做好“融”文章

建設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

2022年11月28日09:03    來源:《工人日報》

最近,貴州黔東南鵬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正忙著向當地榕江縣的合作社和公司收購大米、面條、葛根粉與山茶油。今年的端午節,他們賣出了黑木耳、粽子等價值100萬元的農特產品。

“黔東南農特產品品質好,但缺少銷售渠道。我們公司在佛山南海、順德有500多平方米的銷售門店,與中糧集團、廣鐵集團、中國移動、廣電集團、深圳海吉星等企業都有合作,我們要發揮好‘橋頭堡’的作用。”該公司總經理劉鵬說。

作為貴州南下粵港澳大灣區的前沿陣地,今年以來,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立足車江壩區綠色生態農業優勢,輻射帶動全縣的蔬菜種植,並依托交通與資源優勢,努力建成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

打造“橋頭堡”

榕江縣車江大壩土地平整,條塊分明。寨蒿河穿壩而過,農作物郁郁蔥蔥。在三鑫天源公司的種植基地,農戶們正採摘茄子、青椒、豇豆等蔬菜。稱重、打包、裝車……當天採摘的蔬菜,第二天上午就能進入粵港澳大灣區的超市。

在與種植基地近在咫尺的貴陽·榕江聯建高標准保供園區大棚內,新結出的黃瓜嫩綠清脆。這裡產出的部分蔬菜,能在第二天上午端上大灣區市民的餐桌。“我們基地主打的是越冬蔬菜種植,正好彌補了貴州冬季難以種植及上市茄果類蔬菜的空白。在保供貴陽市場的同時,我們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一級批發市場。”貴陽·榕江聯建高標准保供園區負責人李春暉說。

今年4月,貴州省政府出台實施意見,支持榕江縣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意見明確榕江打造產業轉移示范區、生態旅游康養區、雙向開放先導區和共同富裕試驗區的戰略定位。

榕江作為貴州產品南下粵港澳大灣區的前沿陣地,憑借車江萬畝壩區綠色生態農業優勢,輻射帶動該縣蔬菜種植。按照“一園多區”“三產融合”的發展理念,榕江大力打造集農業生產體系、加工體系、經營體系為一體的東西部協作榕江縣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目前,園區已建成8500畝蔬菜標准化核心區,帶動蔬菜種植14.8萬畝﹔建成1萬畝百香果標准示范基地,帶動百香果種植3.23萬畝﹔建成全國唯一的小香雞原種場,帶動該縣年出欄200萬羽小香雞﹔建成年飼養60萬羽蛋雞場,年產7000噸高品質雞蛋。

打出“組合拳”

近日,榕江縣依托派駐佛山招商工作隊、派駐南海區勞務聯絡工作站、選派到南海區的挂職干部及榕籍在佛黨員、商人等,在佛山市南海區委組織部和南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織幫助指導下,成立中共榕江縣駐南海區就業創業流動黨員支部委員會,助力榕江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主陣地。

截至目前,榕江縣通過“組織強化、探索創新、平台加持”等舉措,與佛山市南海區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組織實施產業、勞務、教育、醫療等方面共39個協作項目,依托產銷對接平台、新媒體產業園等線上線下銷售模式,銷售榕江農畜牧林產品和特色手工藝產品7.96億元。

著眼於建設“橋頭堡”,榕江縣打出“組合拳”,全方位、多維度做好“融”文章,堅持“走出去”“引進來”,把交流學習引向深入,陸續派出年輕干部到對口幫扶城市“取經”,學習先進經驗。

同時,該縣建設大灣區產業轉移承接地,依托林業資源大力發展木材產品深加工首位產業,打造貴州全省泛家居產業集群和木材交易集散中心,建設大灣區優質農林產品直供地,利用榕江低海拔“天然溫室”氣候優勢,努力打造大灣區“菜籃子”“果盤子”“藥園子”。

“榕江上下把握好‘橋頭堡’功能定位,敢想敢試敢創新、敢闖敢干敢擔當,全力把榕江打造成為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榕江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本報記者 李豐)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