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贛水那邊紅一角

——《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賞析

汪建新

2022年11月27日10:07    

《毛澤東年譜》在“1930年7月”條目下記載:“在進軍途中作《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百萬工農齊踴躍,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1962年5月號,總題為《詞六首》,此詞以《蝶戀花》為題。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詩詞》時,此詞標題為《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郭沫若在《人民文學》1962年5月號《喜讀毛主席的〈詞六首〉》中指出:“主席的詩詞經過反復錘煉,所以氣魄雄渾而音調和諧,豪邁絕倫而平易可親,人人愛讀,處處弦誦,然而在事實上卻未見得人人都懂,首首都懂。”這首詞就是毛澤東詩詞較為難解的篇章之一。

從八一南昌起義到1930年上半年,中國革命形勢不斷發展。中共黨員已發展到10多萬人,開辟10余塊蘇區。1930年5月,國民黨軍閥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之間爆發了中原大戰,給革命勢力的發展造成有利條件。

然而,當時的黨中央領導人片面夸大了形勢有利的一面。1930年6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口號。6月15日,中共中央致信紅四軍前委,強令紅四軍進攻南昌、九江。

當時,毛澤東正率領紅四軍在閩西汀州休整,他並不贊同中央政治局的形勢判斷和決策部署,但又要執行黨中央的命令。毛澤東率紅軍第1軍團由汀州出發,進逼南昌的進軍途中,他以十分復雜的心情寫下了《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

詞的上闋寫隊伍出征,表現紅軍誓把反動派徹底消滅的戰斗決心和必勝信念。“六月天兵征腐惡”,毛澤東從汀州出征寫起。天兵,民間有天兵天將之說,既是神兵,又是義兵。反動派誣稱革命武裝稱為“赤匪”,毛澤東則用“天兵”喻指紅軍乃正義之師。征腐惡,正義的討伐,清除一切腐朽丑惡勢力和現象,這正是紅軍作為仁義之師的應有之意。

“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纓,本義指帶子。《禮記·曲禮上》:“女子許嫁,纓。”古代女子許嫁時所系的一種彩帶,后引申為拘系人的長繩。毛澤東借用“長纓”比喻工農武裝力量。鯤鵬,典出《庄子·逍遙游》。毛澤東詩詞中,多次出現鯤鵬意象,如“鯤鵬擊浪從茲始”“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毛澤東筆下的“鯤鵬”,多屬褒義。在“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之中,毛澤東反其意而活用這個意象,喻指不可一世的國民黨反動派。以鯤鵬之大,反襯出手握“萬丈長纓”的工農紅軍的必勝信念和沖天豪氣。

“贛水那邊紅一角”。贛水,指贛江。紅一角,指紅色根據地。“偏師借重黃公略”。偏師,指配合主力作戰的側翼部隊。黃公略率部在贛西南和贛江流域活動,深入開展土地革命,相對於毛澤東所率主力,屬於側翼。開首兩句后,毛澤東沒有沿著“從汀州向長沙”的進軍路線寫。他避開這一話題,去寫遠離進軍方向的“那邊”,話語中藏有深意。

下闋繼續寫“向長沙”的進軍活動,表現軍民的士氣和自己的感慨。“百萬工農齊踴躍”。工農,包括紅軍、赤衛隊、工農群眾。踴躍,兼含奮起攻擊和爭先恐后二義。“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席卷”“直搗”有力地寫出紅軍轉戰湘鄂贛三省的英雄氣概和人民戰爭的偉力。“國際悲歌歌一曲”,指激昂悲壯的《國際歌》。“狂飆為我從天落”。狂飆,象征革命的大風暴。這既是一種樂觀展望,也是一種堅定信念。何其芳在《毛澤東思想之歌》一文中提到,1961年1月23日下午,毛澤東在談話中講:“史沫特萊說,聽中國人唱《國際歌》和歐洲人不同,中國人唱得悲哀一些。我們的社會經歷是受壓迫,所以喜歡古典文學中悲愴的東西。”

這首詞在1962年《人民文學》搜集的傳抄稿上題為《蝶戀花·進軍南昌》,發表時為《蝶戀花》。傳抄稿與后來的正式發表稿存在諸多不同。如“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兩句,傳抄稿作“六月紅兵征腐惡,欲打南昌必走汀州過”。“百萬工農齊踴躍,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兩句,傳抄稿作“十萬工農齊會合,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狂飆為我從天落”句,傳抄稿作“統治階級余魂落”。1963年,作者主持編輯《毛主席詩詞》時,清樣稿上開始題為《從福建到湖南路上作》,接著改為《從汀州向長沙路上作》,最后定為《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詞題和詞句的修改,體現出毛澤東的精益求精,也折射出毛澤東內心的矛盾心理。

再回到歷史。這首詞寫於1930年7月,毛澤東正處在兩難境地:完全遵命而行,后果可想而知﹔公然抗命,違背組織原則。毛澤東對中國革命既有宏觀的思考和長遠的謀劃,又有近期的打算和明確的措施。毛澤東既要保持紅軍指戰員高昂的革命熱情,又要避免因“左”傾盲動而使紅軍戰士作無謂犧牲。

於是,在具體的軍事行動中,便出現了相機行事、靈活權變的特殊情況,進而在毛澤東的詞作中寄寓了矛盾的心境和復雜的詩境。這首詞情調復雜多變,跌宕起伏。時而怒火噴發,豪情萬丈﹔時而心有喜悅,稱許贊賞﹔時而縱橫捭闔,氣吞山河﹔時而激昂慷慨,深沉悲壯,從而給讀者帶來豐富多樣的審美體驗。其中最耐人尋味的,是“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一句,頗有“顧左右而言他”的意味。

作品以“從汀州向長沙”為題,但並沒有過多著墨於行軍、打仗的線路和經過,更沒有呈現進攻大城市的戰況,而是贊美黃公略開辟和鞏固根據地的業績和貢獻。這是毛澤東在“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特定背景下,依然堅信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或者說他以含蓄的方式批評“城市中心論”的錯誤路線。這句話意味深長,紅軍要想“征腐惡”“縛鯤鵬”,最根本的還是要堅持走“工農武裝割據”的正確道路。

(來源:解放軍報,2022年11月27日)

(責編:代曉靈、萬鵬)
相關專題
· 汪建新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