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4日14:40 來源:大眾日報
冬日暖陽下,農家屋舍儼然,村街綠植連綿,穿村而過的小溪碧水湯湯,三五個老人圍坐在村委會旁的仿古長廊內閑聊著。“村裡的大事小情都公開,放心著哩!”“修路、建廠、發補助,這些事都是黨員群眾投票定的”……見到記者,村民你一言我一語地介紹起來。
村集體的事,誰說了算?辦得放心嗎?
“大家的事大家議,大家的事大家辦,有啥不放心的!”71歲的老黨員秦應勉說,“你去村裡資料室看看就知道了!”
剛一走進村委會大廳,就聽見討論聲此起彼伏。循聲望去,滕州市南沙河鎮北池村黨支部書記秦應煉正和村干部整理堆積如山的檔案。
從2002年開始,北池村實行村級檔案備案制,每次會議、每項事務的意見建議都有記錄、簽字,確保每項決策有據可查、有據可依。“這一百多盒檔案,不僅是我們村二十年的發展歷史,也是我們基層民主自治的見証。”秦應煉說。
如今,北池村遠山近水、果樹麥田、阡陌交通,成為遠近聞名的全國文明村。這些年村裡最大的變化,莫過於環村路的修建。說起這,秦應煉拿出黨員會議記錄簿,翻找到當時關於票決環村路硬化的會議記錄。
“地點:村文化院﹔內容:票決環村路硬化﹔應到40人,實到31人……”秦應煉說,當時村委會為了配合環衛一體化,計劃改善村容村貌,初步測算后需要硬化一條長1500米、寬4米的環村路。當天的會議記錄顯示,與會黨員在長達4個小時的會議中,商討了工程實施的可行性、工程量、資金籌措等問題。臨近中午12點,30張同意票、1張棄權票通過了環村路硬化方案。
“大到村集體領辦合作社,小到水費、環衛費補助,每一件事都要開會討論。”秦應煉說,辦好農村的事,關鍵要讓“陽光”照進來。“大事小情要公開,不能藏著掖著。公開才能公正,公正才能團結大伙兒。”
怎樣才能讓村集體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北池村推行由村“兩委”成員、村小組長、全體黨員、村務監督委員會全體成員參加的議事票決制,並明確議事范圍,規范議事提出、會前告知、會議表決及情況公開等流程,大事小事擺在桌面上。
經過多年實施,北池村總結出了“支部提議、兩委商議、黨委政府審核、村黨員大會審議、村民議事會決議、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的“陽光議事七步法”,村內大小事務都實行民主決策。二十年來,北池村雷打不動堅持黨員“三會一課”、民主理財、三務公開三項制度。“村裡成立了由老干部、老教師等有威望的村民組成的村務監督委員會。”秦應煉說,村裡每年都把經濟發展、民生事業、平安建設、自身建設等事務在村務公開欄公示,定期公開進度。村會計秦復昂成了村裡的“紀委干部”,每月28日對村級財務進行嚴格審核,不讓一件事情落空。
說話間,老黨員秦應勉推門而入,直接問道:“前兩天,我去東坡看了看,聽說村裡打算在那裡建農業生態園,進展怎麼樣了?”
秦應煉不敢怠慢,拿來村裡規劃圖說:“目前,這塊土地平整得差不多了。計劃利用旁邊同心利養豬場發展休閑觀光生態示范園,初步算了下,村集體每年增收6萬元。”
“這月28日黨員會上,咱再好好謀劃謀劃!”和秦應勉一樣,村裡人都相信“大家的事大家議,大家的事大家辦”。
記者手記
20年雷打不動的“民主理財日”
從2002年開始,每月28日是北池村雷打不動的“民主理財日”。在村黨員大會商討完近期村級事務后,村會計秦復昂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開始忙活起來,審計本月收入、支出以及其他村務工作。
通過雷打不動的“民主理財日”,不難發現,辦好農村的事,關鍵要讓“陽光”照進來。在北池村,這縷陽光不僅僅是“陽光議事七步法”的民主決策,也是村務監督委員會對集體收入的全面審計。
推進鄉村振興,要調動群眾和各類人才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近年來,北池村“兩委”提議的土地流轉、引進項目、成立合作社等大事難事,辦一件成一件,主要得益於決策過程公開透明。分析北池村的治村之道,一個鮮明特點就是村“兩委”不“包打天下”,大事要事,黨員先知道、先討論、先帶頭,群眾能參與、能監督、能決策,充分保障黨員群眾話語權。工作中,搭建有效平台,讓黨員群眾由“幕后”走向“前台”,黨員群眾形成了合力,矛盾少了,工作就好干了。(本報記者 孟令洋)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