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1日15:53 來源:法治日報
疫情防控、和社區黨員座談、矛盾糾紛調解、冬季供暖……最近,回到工作崗位的黨的二十大代表周建玲忙個不停。
周建玲,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桃園路街道勞動一坊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11月17日早上,天還沒大亮,《法治日報》記者在勞動一坊社區門口見到了正在組織核酸採樣的她。
“大家戴好口罩,排好隊,保持一米間隔。”和往常一樣,她忙前忙后。
周建玲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基層黨組織書記,出席黨的二十大倍感光榮,基層干部隻有立足本職崗位,多到一線,真抓實干,把工作做好做實讓群眾滿意,才能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周建玲所在的社區有4700多戶13000多名群眾。他們的衣食住行等大事小情,周建玲都要操著心。周建玲說:“現在進入供暖期了,我們小區除了租戶多,老人和孩子也特別多,最近一邊忙著疫情防控,一邊抓好冬季供暖的各項工作,得讓大家暖暖和和過冬。”
“周書記忙著呢!”“周姐早!”“周主任,今天還去看望老黨員嗎?”一路上,能聽到各式各樣的稱呼。
“健姐,戴上口罩去市場買菜,注意保護好自己。”周建玲有種與生俱來的親和力,邊走邊打招呼,時不時還會叮囑幾句。
“負責、熱情、風風火火……她和我們都很親。”說起周建玲這位“暖心書記”,社區居民的臉上總會露出滿意的笑容。
說話間,有位老人來咨詢親屬從外地回西安的防疫政策,周建玲耐心地解答,還把他的具體情況記錄下來。
“社區工作看起來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卻關系著家家戶戶的幸福。”擔任社區黨委書記以來,周建玲經常走家串戶,了解社區居民的家庭情況,詢問他們有什麼困難和需求,並詳細記錄在本子上。
一名穿著紅色馬甲的志願者迎面走來,馬甲上“蓮湖螢火虫”5個字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我們社區‘兩委’成員有9人,平均每人負責500余戶居民,人少、事多、壓力大。要想為社區居民做好服務,單靠我們的力量是不行的。”周建玲坦言,一定要讓社會力量融入社區建設,把更多社區居民發動組織起來,形成社區治理的“大合唱”。
如今,勞動一坊社區已組建起“螢火虫”治安巡邏、“指南針”文明引導、“小號手”政策宣傳、“向日葵”親情陪伴、“小蜜蜂”衛生清掃、紅色代跑等6支志願服務隊伍,志願者注冊人數達到1200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螢火虫”治安巡邏志願服務隊組建以來,加上安防設施改造提升,社區再沒有發生過入室盜竊案件。
該隊伍也輻射至蓮湖區9個街道131個社區,隊員超過1.2萬人,成為平安建設中一支重要的群防群治力量。
在周建玲的引導下,我們來到桃園路街道第一中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據了解,桃園路街道第一中心社區整合了包括勞動一坊社區在內的7個地域相連、民情結構和群眾需求相對一致的社區資源,相互之間各有特色又互為整體,周建玲同時也是第一中心社區的負責人。
在服務中心二樓,記者一眼就看到了“周建玲人民調解工作室”的牌匾。
“我還是社區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循著記者的目光,周建玲不無自豪地介紹說,人民調解是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人民調解員就好比是“中間人”,為雙方和好穿針引線,化解矛盾糾紛。
工作室的書櫃中,除了專業書籍外還擺滿了獎杯、獎狀和獲獎証書,有頒給調解工作室的,還有周建玲個人獲得的。
2019年工作室成立以來,她先后化解了大大小小的矛盾800多件。“有事找周姐”已成為社區居民的習慣。“隻要群眾認可、信任,我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對此,周建玲頗為欣慰。
為了更好地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周建玲還帶領勞動一坊社區黨委依托社區法律顧問、調委會等,創辦了“小小心理站 解開居民千千結”黨建項目,發揮離退休黨員在反映社情民意和參與居民矛盾糾紛調解中的橋梁紐帶作用,年均調解矛盾糾紛100余起,形成卷宗的案件有20余起,口頭調解80余起,調解成功率100%,社區實現零上訪。
10年時間,周建玲不斷創新社區治理模式,勞動一坊社區在她的帶領下由一個普通老舊社區發展成為全國先進社區。
忽然,周建玲的手機鬧鈴響了,原來這是提醒她還有一場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報告會要參加。
告別前,周建玲說:“作為一名基層社區干部,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用心用情服務好群眾,讓社區居民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今后的工作中,要在基層治理創新上下功夫、創佳績,為陝西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本報記者 鄭劍峰)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