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1日15:09 來源:光明日報
今年8月,內蒙古自治區各地的二十多支烏蘭牧騎齊聚在烏蘭毛都草原,一場盛大的烏蘭牧騎藝術節拉開帷幕。在此期間,烏蘭牧騎隊員們深入田間地頭、牧區草場、工礦企業進行演出,為基層群眾送上了一場場文化盛宴。
自1957年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誕生以來,烏蘭牧騎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內蒙古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2017年1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的隊員們回信,勉勵他們大力弘揚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扎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5年來,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激勵全區3500多名烏蘭牧騎隊員牢記初心使命、根植生活沃土,守正創新、踔厲奮發,不斷創新服務形式,送歡樂、送文明,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放歌。
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
深秋的內蒙古烏拉特后旗,寒意已濃。中蒙邊境的潮格溫都爾鎮寶日布嘎查熱鬧非凡。烏蘭牧騎隊員驅車100多公裡來到這裡,一頂白色的蒙古包旁,就是他們演出的舞台。
悠揚的馬頭琴聲拉開演出序幕,獨唱、四胡、吉他彈唱等節目接連上演,贏得大家的陣陣掌聲。隨后隊員們同牧民群眾圍坐在一起共同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談心得、話感想。
“烏蘭牧騎大老遠來到我們這裡傳達黨的二十大精神,與我們共同學習了黨的二十大報告,讓我清楚地了解到黨的政策和方針。”寶日布嘎查牧民陳靜說,作為一名邊境地區的牧民,要承擔起守邊固邊的責任和義務,把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正廣泛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作品創作活動。各烏蘭牧騎圍繞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編創了音樂、舞蹈、情景短劇、曲藝等多樣的文藝作品。內蒙古自治區文聯推薦14組優秀文藝工作者作為藝術指導員,深入到各烏蘭牧騎指導新作品排演。
“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主題活動也已啟動。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共組成近300支烏蘭牧騎服務小分隊,深入農牧區、偏遠地區、公共文化服務薄弱地區,開展文藝演出、文化輔導和電影放映等活動。
“學·創·演”更接地氣
“庄稼長得好,全靠你的糞肥供應足!”“我的牛羊多,羊糞牛糞全歸你!”“咱們手挽著手,一起走!”走進興安盟科右中旗烏蘭牧騎排練場內,輕鬆歡快的曲調,幽默接地氣的台詞讓人忍俊不禁。場上兩位演員胸前戴著紅花,在舞蹈演員的配合下,表演著新節目《老哥倆》。
近年來,內蒙古在烏蘭牧騎中持續開展“學·創·演”活動。各支烏蘭牧騎常年奔走在基層,活躍在生產生活第一線,基層群眾沸騰火熱的生活激發了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創作靈感,為烏蘭牧騎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演出中最常見的打草舞、接羔舞、剪羊毛舞,還有贊揚勞動模范和批評懶漢的小品等,都是農牧民生產勞動場景的真實寫照。圍繞脫貧攻堅、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題,烏蘭牧騎創作了大量新作品,引領邊疆各族群眾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切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今年,錫林郭勒盟烏蘭牧騎創新挖掘“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歷史故事,成功復排了經典舞劇《草原記憶》,目前已演出10場,觀眾5000余人次。鄂爾多斯市烏蘭牧騎群舞《黑緞子坎肩》,榮獲中國舞蹈“荷花獎”金獎﹔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烏蘭牧騎的原生態音樂會《牧民歌唱共產黨》,入選全國“百年百部”優秀小型作品名單。
“我們要扎根生活沃土,服務牧民群眾,推動文藝創新,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長扎那說。
隊伍建設和服務功能大提升
11月以來,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小分隊深入牧區的演出活動比平日增加了不少。他們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文藝作品中,邊演邊講,寓教於樂。牧民額爾敦畢力格是烏蘭牧騎的忠實粉絲,哪裡有演出,哪裡就有他的身影。“現在生活好了,文化娛樂方式也多。但是我就喜歡看烏蘭牧騎演出,他們總是能說到我們心坎上!”額爾敦畢力格高興地說。
新時代,烏蘭牧騎仍然廣受群眾歡迎,源自隊伍建設和服務功能的大提升。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先后出台意見和條例,對烏蘭牧騎編制、經費予以制度保障。當年年底,為全區75支烏蘭牧騎配備了演出大巴車,並配備了數字電影放映機等演出服務設施設備。目前,全區75支烏蘭牧騎共有3590名隊員,近幾年通過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大學以上學歷隊員比例提升到64.2%。
時代在變、條件在變,烏蘭牧騎的優良傳統薪火相傳永不變。近年來,全區舉辦“永遠跟黨走”烏蘭牧騎傳幫帶活動,老、中、青烏蘭牧騎隊員共同參與,通過演出、輔導、培訓等形式講述在黨的領導下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迎風雪、冒寒暑,在戈壁草原上輾轉跋涉、服務農牧民的故事,培養樹立一代代烏蘭牧騎隊員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烏蘭牧騎藝術節是提升服務功能的大學校,2017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三屆。三屆藝術節共有近70支烏蘭牧騎、2000余名烏蘭牧騎隊員參加,開展進廠礦企業、進農村牧區、進軍營哨所、進學校社區等基層惠民演出200余場,總行程超過3萬公裡,惠及各族群眾50余萬人次。
烏蘭牧騎充分發揮“隊伍短小精干、隊員一專多能、節目小型多樣、裝備輕便靈活”的特點,創新惠民演出活動的形式內容,滿足農牧民群眾多樣化文化需求。2019年到2022年,以“烏蘭牧騎+”的方式,組建“送歡樂、送文明”基層服務小分隊,由自治區、盟市、旗縣(市區)三級聯動,每支小分隊服務不少於10個村嘎查(社區)服務點。近300支烏蘭牧騎服務小分隊走遍了草原的角角落落,每年演出3000多場次,為數十萬農牧民群眾送去溫暖貼心的文化服務。今年以來,內蒙古各地烏蘭牧騎打造出一支支24小時不間斷服務的“數字烏蘭牧騎”隊伍。“網上烏蘭牧騎”平台累計上傳優秀作品1000余部,訪問量已達數百萬次。
守正創新,烏蘭牧騎這面全國文藝戰線的旗幟更加鮮艷。新時代,北疆“紅色文藝輕騎兵”正迸發出勃勃生機。
(本報記者 高平 王瀟)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