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分享

踔厲奮發向未來·二十大精神在基層

江西余江:一根甘蔗“兩頭”甜

2022年11月21日15:03    來源:新華網

11月,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潢溪鎮朝陽村的甘蔗林長得高大挺拔,遠遠望去,綠意盎然。“今年又豐收了,再過幾天就可以開鐮了!”村民邵樹太看著比自己還高出好多的甘蔗林,臉上露出了笑容。今年他家種了十余畝甘蔗,按預估畝產1.1萬斤來計算,每畝蔗田能帶來近五千元的純收入。

甘蔗是當地的傳統經濟作物,這裡種出的甘蔗杆脆、汁甜。過去,村民吃不完的甘蔗會制成紅糖存放,過年走親訪友的時候作為隨手禮帶上,寓意“日子越過越甜”。因此,很多村民都會熬制紅糖的老手藝。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潢溪鎮結合自身資源優勢打造“紅糖小鎮”的經驗讓鄉親們對報告中的重要部署充滿信心。近年來,當地探索“甘蔗種植、紅糖加工、市場銷售”三產融合的發展模式,讓一根甘蔗的“兩頭”——村民和村集體都嘗到了甜頭。

圖為潢溪鎮打造的“甘蔗—紅糖”產業大數據中心。受訪者供圖

2020年7月,潢溪鎮引進清華大學孵化的高新技術企業,打造“甘蔗—紅糖”數字化農業項目,其中包括產業數字化建設、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紅糖品牌及內容打造等。同樣是種甘蔗、制紅糖,但變化悄然發生了。

土壤墒情儀、水肥一體機、滴灌網絡等數字農業設備走進蔗田。該高新技術企業負責人魏鵬驥介紹說,“數字種植”可減少用工30%以上,讓農藥使用量減少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5%以上。

“過去都是憑經驗和感覺種甘蔗,如今,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防虫、什麼時候採收,都有大數據為依據。精准種植后,平均每畝地能增產近20%。”邵樹太說,他的手機也成為“新農具”,具備智能化管理、自動化灌溉和遠程控制等功能。店前村黨支部書記周新高也告訴記者,運用“數字種植”后,村裡69家蔗農戶均年增收1.2萬元。

傳統制作紅糖工藝的關鍵在於熬糖,其他流程可以機械化、自動化替代,但熬糖十分考驗眼力。今年63歲的雷細草是當地合作社高薪聘請的“看糖師傅”。“熬糖時不能停火,水分蒸發的過程會起四次糖花,我的工作就是根據糖花不同的狀態來判斷糖汁的濃度,進行過濾、調溫等操作,直至凝結成琥珀色的濃汁。”雷細草說,甘蔗收獲后,他隻需要“看”兩個月的糖,就能增收三萬多元。

為打造紅糖品牌,潢溪鎮還成立了曉花匠農業產業發展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邀請店前村、逄葉村等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加盟。今年初,曉花匠農業產業發展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投資3萬余元,購置了包裝機,將原先大袋散裝的紅糖變成了小袋獨立包裝,並在原味紅糖的基礎上,開發了暖姜紅糖、玫瑰紅糖等不同口味,獲得市場好評。

圖為潢溪鎮打造的紅糖品牌“曉花匠”。新華社記者袁慧晶攝

“以前的散裝紅糖賣十幾元一斤,到新糖上市時還要以成本價清庫存﹔如今精加工后按不同等級售價68元到138元一斤,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周新高說,鎮裡的紅糖實現從“土特產”到“養生禮品”的轉變,也帶來了村集體經濟的壯大。2021年,“曉花匠”紅糖的銷售額超過200萬元。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我們的干勁十足。明年我們計劃投入100萬元,用於包裝車間和清洗車間的改造提升。我們還想建一個冷庫,為未來的大批量生產做准備。”潢溪鎮黨委書記徐才金說,鎮裡要進一步完善工藝、細分市場,讓甘蔗的“兩頭”更甜更長久。

(新華社南昌11月20日電 記者袁慧晶)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