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斗者·正青春”專題報道
分享

沈飛“羅陽青年突擊隊”隊員熱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

逐夢藍天航空報國 踔厲奮發不負囑托

2022年11月14日09:09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1月12日給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羅陽青年突擊隊”隊員們回信,勉勵他們學習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建設航空強國積極貢獻力量。習總書記在回信中說,希望你們繼續弘揚航空報國精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推動航空科技自立自強上奮勇攀登,在促進航空工業高質量發展上積極作為,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貢獻。

2012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殲-15艦載機研制現場總指揮、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羅陽因公殉職一事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羅陽同志優秀品質和可貴精神。2013年以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以“羅陽青年突擊隊”為載體,組織廣大青年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學羅陽、做先鋒,累計有37萬人次參與其中。近日,沈飛公司第一批“羅陽青年突擊隊”隊員代表給習總書記寫信,匯報10年來在科研生產一線學習踐行羅陽同志精神的收獲,表達繼續奮力拼搏、矢志報國的決心。

一時間,習總書記的回信在“羅陽青年突擊隊”中引起強烈反響。

“今年正好是‘航空報國英模’羅陽同志犧牲10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羅陽同志犧牲作出重要批示10周年,還是中國自主研制的殲-15艦載機成功著艦10周年。”沈飛數控加工廠高級技師、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剛說。作為秉承羅陽同志遺志、踐行羅陽精神的第一批“羅陽青年突擊隊”隊員,王剛和其他11名代表滿懷激動和期待的心情給習總書記寫了這封信,他表示,將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和諄諄教誨,繼續弘揚航空報國精神,推動航空技術自立自強,促進國防建設的高質量發展,讓青春在建設航空強國的火熱實踐中綻放光芒,讓黨的二十大繪就的美好藍圖在青年一代手中變成現實。

“這封回信是給我們航空工業40萬余名航空人的‘助力劑’。”沈飛標准件中心鉗工、航空工業首席技能專家、全國青聯副主席方文墨說。他是中航工業集團沈陽飛機制造廠的一名80后鉗工,創造了一個用他名字命名的加工精度——“文墨精度”。作為“羅陽青年突擊隊”的優秀代表,他和11名航空青年聯名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了“羅陽青年突擊隊”自成立以來在組織帶領下攻克諸多重點項目的點點滴滴。

方文墨說,青年是航空工業的未來,羅陽精神就猶如航空人的精神航標。作為完成各項任務的“尖刀”,哪裡有急難險重任務,“羅陽青年突擊隊”就出現在哪裡。一面面“羅陽青年突擊隊”隊旗正是航空報國精神、羅陽精神的真實寫照,“要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把我們的青春奉獻給祖國的藍天。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扎根航空工業一線,以工匠精神和科技創新引領航空裝備上水平,這是我們全體航空人和航空青年的理想和追求”。

“10年來,我們的祖國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航空工業實現了從望其項背到同台打擂的實質性跨越﹔航空工業沈飛踏上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羅陽青年突擊隊’也從星星之火發展為燎原之勢。”沈飛公司工程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總工藝師張永亮感慨地說,10年前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記憶猶新,10年后總書記的回信讓他們備受鼓舞,“新時代的我們生逢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我們既面臨著干事創業、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又肩負著航空強國、民族復興的時代使命”。

沈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錢雪鬆表示,在羅陽精神、航空報國精神引領下,10年裡,我國艦載戰斗機建設實現新跨越、新突破,加速向下一代裝備深化探索。

“10年來,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時刻未忘羅陽同志航空報國遺志,更未停止逐夢藍天、為國鑄劍的奮進步伐。”沈飛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邢一新表示。

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黨委書記奚繼興說,羅陽同志是航空人的杰出代表,“羅陽青年突擊隊”是羅陽精神品質在新時代的生動發揚和傳承,2013年以來,沈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緊密圍繞科研生產、經營管理等工作中的急難險重任務,勠力攻堅、勇毅前行,突破了一個個技術難關、完成了一項項艱巨任務,已成為敢打仗、能打仗、打硬仗的生力軍。

沈飛公司工程技術中心總冶金師劉艷梅收到總書記的回信后備受鼓舞,“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一代型號、一代技術、一代人才、一代管理、一代標准,我們對航空事業的發展充滿信心,對國防科技工業能力建設充滿信心。”

“羅陽精神就是一面旗幟,就是我們的精神財富,就是我們一代代航空人為之奮斗的精神。”沈飛公司十七廠數控車工、高級技師孫明干勁十足地說,“總書記的回信更加堅定了我們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決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航空事業就是一代代航空人薪火相傳,現在接力棒已經傳到我們的手中”。

(本報北京11月13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吳曉東 崔麗)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