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稿件
分享

2022年“中國好人榜”系列報道

石夏月:希望孩子們能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黃玉琦 袁寧(實習)

2022年11月07日14: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間教室、幾張課桌、一位教師……這就是東良教學點,廣西桂林市靈川縣蘭田瑤族鄉三個小組60多戶孩子的啟蒙學校。

抬頭見雲山,低頭見峽谷。東良教學點坐落在蘭田瑤族鄉大山深處的半山腰上,距離桂林市區大概80公裡,到最近的盤山公路也需要走下迂回曲折的兩百多個台階,交通非常不便。

石夏月作為這裡唯一的老師,帶著孩子、母親一頭扎根在此,用愛心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用智慧點亮孩子們的人生夢想。2022年,石夏月榮登中央文明辦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獲評“敬業奉獻好人”。

石夏月在教學點給學生上課。受訪者供圖

扶貧必扶智

扎根基層成為一名鄉村教師

石夏月,出生於1988年,蘭田瑤族鄉蘭田村委下馬安村人。2019年3月,正值脫貧攻堅工作在全國如火如荼推進之際,她從城市返回家鄉,成為了鄉政府扶貧辦的一名工作人員。

貧困落后的邊遠山區,缺乏正確引導的留守兒童,渴望優質教育的鄉親父老……這段扶貧經歷,讓她深受觸動。她仍然記得自己小學三年級跟父母進城讀書后的震撼。“到了市裡的學校我才發現,原來還有水平這麼高的老師,原來我可以擁有這麼多元的學習生活。”

2019年7月,石夏月通過考試成為東良教學點唯一的教師。教學點的老師大多想調到山下學校工作或者改行到政府部門,她的舉動為很多人所不解。

讓石夏月難忘的是她來教學點報道的那一天。山路難行,是家長們把一袋袋行李扛在肩上,帶她去到學校。孩子們更是像小鳥一樣熱心地給她介紹著學校的每一處角落,歡迎著她的到來。家長們的信任、孩子們的善良留住了她。

一人身兼數職

帶著母親孩子在深山安了“家”

知難而進,但需要克服的困難還有很多。教學點距離石夏月家所在的下馬安村30多公裡,騎摩托車單程需要一個多小時。山路蜿蜒、濕滑難走,她好幾次都摔倒摔傷。石夏月常常在教學點一呆就是一個星期,有時甚至半個月才能回一次家。此外,山高路遠,物資補充也較為困難,每次去教學點,她都要盡量帶足菜和米面過去。

石夏月的孩子還小,幾次在幼兒園不小心受傷,偶爾半夜發燒,她都沒辦法及時趕回去照顧。作為老師她盡職盡責,作為母親她卻有太多無奈。再三考慮,她決定把4歲的兒子接到自己身邊。

既是老師,又是孩子們的“生活阿姨”。教學點的學段隻有學前班、一年級、二年級,學生的年紀在5-8歲之間,石夏月每個工作日要上6節課,課程內容涵蓋語文、數學、美術、音樂和體育。學生大都是留守兒童,因此,除了學生們的教學,她還要照顧孩子們午飯午休,護送孩子們回家。從早到晚,她經常忙得不可開交,備課的事情也隻能等到兒子睡著,深夜才開始。

2021年春節后,石夏月母親實在心疼女兒,便提出要來教學點幫忙照顧她們的生活。“她太累了,又要備課又要煮飯洗衣帶孩子,我想趁著還有點力氣,可以在生活上照顧下她。”就這樣,她帶著孩子和母親在東良教學點安了“家”。

充滿生機的教育

為了讓孩子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石夏月在教學上嚴格要求自己。為了上好每一節課,補足自己的知識結構,她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學習、備課。外出學習的機會比較少,山裡也還沒有條件通寬帶網絡,她就通過手機4G連通筆記本上網,廣泛學習借鑒各學校的教學實例和教學經驗,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日常教學中,除了完成課本知識教學,石夏月還希望能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們的創造力。她把自己的投影儀帶到學校,讓學生們體驗現代化信息教學﹔帶領學生們去到田野中,感受四季變化﹔還給孩子播放音樂,帶著學生們一起快樂地唱歌、跳舞……

除了用心將知識教給孩子,石夏月還盡可能地給他們更多的關心。“他們都渴望被愛,被關注,我希望能成為一個愛孩子也被孩子們愛的老師。”她給予孩子們細致入微的關心換來了孩子們的信任,他們常常纏著石夏月,給她講著自己的喜怒哀樂。

石夏月不願意孩子們因為條件差而受苦。她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們能說、能唱、會玩、會學,得到更加均衡的發展,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清風習習,書聲朗朗,生機勃勃。“每聽到學生叫一聲老師,我心裡都特別高興,特別滿足。”石夏月這樣說。

(責編:宋美琪、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