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稿件
分享

2022年“中國好人榜”系列報道

龍建平:隻有橫斷的峽谷 沒有中斷的公路

黃玉琦 袁寧(實習)

2022年11月04日16: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祖國西南,獨龍江畔,不足百公裡的獨龍江公路蜿蜒向前。這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與外界連通的唯一通道,也是獨龍族群眾的“生命線”。

龍建平 ,怒江公路局貢山公路分局獨龍江公路管理所黨支部書記、所長,便是這“生命線”守護者中的一員。2022年,龍建平榮登中央文明辦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獲評“敬業奉獻好人”。

龍建平獲“雲南青年五四獎章”。受訪者供圖

精業:扎扎實實 練就“金剛鑽”

1999年,簡易而曲折的獨龍江公路通車,中國最后一個少數民族地區不通公路的狀況成為歷史。2014年,獨龍江公路隧道順利貫通,使得出鄉的行車裡程和時間大大縮短,行車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全年通車有望成為現實。如何保持獨龍族同胞“生命線”的暢通,成為擺在獨龍族群眾面前的重要問題。

肩負使命,應需而來。2017年,土生土長的龍建平等10名獨龍族同胞成為了獨龍江鄉的第一代養路人。那時,獨龍江公路的養護工作主要依靠人工,任務艱巨且繁重。

打鐵還需自身硬。隨著對工作了解程度的加深,龍建平意識到,僅靠人工養護解決不了公路安全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增強專業知識,提升機械化作業水平。一方面,他大量閱讀專業書籍,不斷夯實理論功底﹔另一方面,他積極參加技能培訓,主動到公路建設工程項目上學習裝載機、壓路機等機械設備的操作,全面提升自身的機械操作技術。

用心做事,把事做精。學習過程中,龍建平虛心向資深師傅請教,在充分了解機械構件及有關原理的基礎上主動磨合機械。這使得龍建平的機械操作技術提升飛速,為今后養好公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敬業:勤勤懇懇 當好“壓路石”

山高谷深,氣候多變。獨龍江公路所處的高黎貢山一年隻有兩個季節:雨季和雪季。雨季山體滑坡、泥石流塌方多發,雪季道路積雪、雪崩頻現。

龍建平帶領公路養護隊,早出晚歸,常年巡查在獨龍江公路上。晴天,他們進行日常養護,修整邊坡路肩、疏通水溝涵洞﹔雨天,他們及時防范道路隱患,清理塌方落石、鏟除堆積淤泥﹔雪天,他們全力確保道路暢通,開展推雪除冰、應對突發雪崩。每一項工作,龍建平都積極參與,沖鋒在前,身體力行,盡職盡責,用實際行動,履行自己的職責。

龍建平(左一)在推雪保通過程中維護車輛通行。受訪者供圖

2020年5月25日,持續暴雨之下,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遭遇了嚴重的自然災害,獨龍江公路全線災毀點兩百余處,全線阻斷,三百多名游客被困,獨龍江鄉告急!

面對道路被毀、通訊中斷的狀況,龍建平當機立斷,他一邊積極與鄉黨委政府匯報,一邊組織獨龍江公路管理所職工與鄉黨委政府一同開展搶險作業。經過9天9夜的奮戰,他們終於打通了獨龍江公路的便道,和雲南省公路局組織的怒江、大理、保山公路局搶險保通大隊勝利會合。6月7日,所有滯留游客在搶險人員的護送下安全撤離。

樂業:團結友愛 成為“凝固劑”

龍建平深諳“懂團結才是真本事”。他不僅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進步,更是積極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總結的經驗,教給每一位同事,共同進步。

日常工作中,龍建平關心每一位同事的工作生活,鼓勵大家為獨龍江公路管理所的發展大膽做事,營造出溫馨團結的工作氛圍。搶險救災中,他帶領大家團結一心,在一線奮戰,搶著干急難險重的工作,發揮著主心骨的作用。

勤於思考,貢獻智慧。在上級單位的全力支持下,龍建平和同事們手把手教貧困戶學習公路養護技能,讓他們在閑暇時擔任公路護路員,親自參與到公路的養護工作,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這樣做,一是能增加收入,二是能增強人們的護路知識,三是能夠促進人們認識公路的重要性。”龍建平說。

龍建平(左三)在教同事使用衛星電話。受訪者供圖

龍建平明白這條“生命線”的價值,更懂得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他體會過山高路遠,無法及時送醫,親人失去生命的痛苦﹔經歷過大雪封山,道路阻斷,朋友過年不能回家的窘境﹔見証過道路不暢,與世隔絕,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兢兢業業的龍建平用自己數年如一日的工作實踐,踐行著精業、敬業、樂業的職業品質,守護著“隻有橫斷的峽谷,沒有中斷的公路”的承諾,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用自己的行動和智慧,為鄉村振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責編:宋美琪、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